既成道路如果屬於市區道路條例第二條所稱市區道路的範圍,也一併受該條例的規範。因此,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再縣市為縣市政府>得於既成道路上從事改善養護工作,並得設置路燈,號誌,擋土牆,停車場,等市區道路附屬工程<同條例第三條,第七條及第十六條>。並禁止人民於既成道路上從事任何建築,其擅自建築者,勒令拆除之,主管機關並得按其情節處六百以下罰鍰<同條例第十六條,第三十三條>。 2. 如有擅自封塞通路,道路用地妨礙交通之行為,主管機關得強制排除<查原告所有之樓下通路部分土地屬都市計畫拓寬道路保留地,該項房地由原告買收後,仍繼續保留該通路供公眾通行,係屬既成道路,是原告封塞通路,即應予以拆除,即不容依據地役權之規定主張為民法上之私權紛爭。 且被告官署係以原告未經呈准,擅自封塞通路,妨礙交通,並危害公共安全,予以拆除處分,揆諸建築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之規定,並無違誤。
第七百七十九條第四項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如果可以行使袋地通行權,就能化危機為商機,土地就有投資並獲利的機會。(點我了解更多袋地通行權) 不過,買賣道路用地因為通過鄰地會造成鄰地所有權人損害,擁有通行權的人應給予補償,目前民法並沒有規定補償的標準,在實務上需以所有權人受損害的程度來判定,而通行權人因通行而得到的利益,不能作為補償的標準! (2) 是否為「法定空地」? 法院查封不動產時,不見得會清查土地是否為法定空地,而法定空地不能分割。所以,不能只依賴法拍公告上的資訊來判斷,最好在投標之前申請謄本,仔細看清楚有沒有相關註記。 民國 103 年來,地政機關逐步清查,對建管處建照資料,法定空地註記在謄本,建立「套繪管制」。若無註記,不代表無套繪,須由所有權人向建管處申請查知。 被套繪的土地謄本上通常會註記「未經解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分割」。ps. 如果是農地,可能額外還有「已興建農舍」的記載。 此外,民國 73 年 11 月 7 日之前,法定空地可以過戶到私人名下;在民國 73 年 11 月 7 日之後,才規定法定空地必須要社區所有人共同持分。
本文將介紹道路用地的基本法律知識,幫助了解一些眉角與關鍵點,由衷建議千萬不要什麼都不知道或一知半解就踏入。 當然,要是有更專業艱深的問題,收購道路用地還是得諮詢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律師或法律人士協助解決! 本文章之快速連結 「道路」的概述 道路的分類蓋房子需考慮「道路」?「建築」與道路的關係相關專有名詞解釋: 什麼是建築基地? 什麼是法定空地? 什麼是農地套繪? 法定空地或被套繪的農地不能蓋房子 怎麼知道是不是法定空地或被套繪農地? 會被套繪的土地還有哪些? 道路用地買賣如何解建築執照套繪? 如何解農地套繪?
瀏覽一些相關網頁,果然找到那篇新聞,文中指出,近幾年來土地買賣行為開始在農村盛行,然而土地流轉才是國家一直以來所推行的。土地流轉主要是指通過轉包、入股、合作、租賃等方式出讓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權歸「農民」所有,經營權臨時/長期轉讓給「他人」進行種植,且農民每年還能通過土地流轉獲取一定的費用,土地流轉對象為農業種植戶、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種植群體。 土地買賣主要是農民將農村土地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給其他非農業企業用於修建房屋、廠房、開採礦物等行為,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農民對於土地只享有承包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無權買賣。 土地買賣稅道路用地誰來付這可以分為「賣」方負擔、「買」方負擔、「持有土地者」負擔三塊。 賣方負擔:土地增值稅( 其中稅率又可分為一般土地稅率和自用住宅稅率 )、財務交易所得稅(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 買方負擔:印花稅、契稅。持有土地者負擔:房屋稅、地價稅
一類為民眾長年行走形成的既成道路用地,估計要完成徵收需6000億元。 行政院93年撥款15億餘元,給各地方政府分配辦理補償,台北市因所佔既有道路的比率較高,分配得4億多元,將陸續辦理公告標購作業,由土地所有權人自提價格標購,從價格最低的優先辦理徵收補償。由於這項計畫是中央訂定的暫行計畫,是否每年都辦理,要視行政院是否繼續撥款預算而定,非市府能決定。 負責招標作業的台北市政府新工處指出,在有限的經費下,先就都市計畫10公尺以上,已供公眾通行使用的道路辦理收購,但屆時所能收購多少筆數或面積目前無法估算。公共設施用地依規定應以徵收或價購方式取得,但徵收、價購不能低於土地公告現值,以現今財政困難情況下,早期許多土地經開闢成道路,並無法編列預算辦理徵收、價購,實際上許多民眾是改以捐贈,作為抵扣稅金。新工處強調,非計畫道路、或都市計畫道路土地上若有違建或固定式構建物、或土地有其他權利設定、公告徵收註記或涉及司法訴訟案件,均不得參與投標。收購案辦理公開招標,在市府大樓2二樓大禮堂開標,凡投標低於招標底價,由土地公告現值成數最低者開始收購,並依序決標至預算額度額滿為止。有意參與投標的地主把握機會踴躍參加,詳情可冾詢27258084。或上網www.geps.gov.tw進行電子領投標。 利用公有地節稅 破功 財政部指出,民眾以高於公告現值價格購入公有地,該土地若經繼承再出售,且公告現值仍低於原購入價格,納稅人將不能按原購入價格計算土地增值稅。這項新規定將使長期持有公有地的民眾無法再「嘉惠後人」,繼承人日後恐有稅負加重的風險,目前許多利用公有地的節稅規劃,將被財政部這項新規定「破功」。 財政部已經在8月27日發布行政命令,明令財政部在79年所做的台財稅第790336801號函停止適用。 79年間的函令主要規定,被繼承人以高於公告土地現值的價格購買公有土地後死亡,繼承人繼承後再行移轉時,准以被繼承人取得公有土地實際價額做為前次移轉現值,計徵土地增值稅。 財政部表示,內政部日前針對這類公有土地取得成本高於繼承日當時公告現值的土地,做成新的解釋,認為土地稅法規定公有土地因繼承再行移轉者,其前次移轉現值是以繼承開始時該土地的公告現值為準,因此財政部在79年間所做的解釋已不符合土地稅法的精神。 基於內政部改變對公有土地繼承後再移轉的前次移轉現值認定原則,財政部因此配合修正並刪除79年的行政命令。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土地流轉主要是指通過轉包、入股、合作、租賃等方式出讓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權歸「農民」所有,經營權臨時/長期轉讓給「他人」進行種植,且農民每年還能通過土地流轉獲取一定的費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