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微生物肥料登記證申辦須知公告,係屬存在於國內自然環境者之菌種,得免附環境生態試驗報告;也委託藥物毒物試驗所完成 GLP 口服與肺呼吸急毒性之動物毒理試驗中英文報告 ( 報告編號:0994G19MAO 與 0994G19MAP),證實無生物毒性。MLBV19-3 也具溶磷、溶鉀及促進植物生長等微生物

 顯示此特徵序列(方框內)為一12個精氨酸之嵌入序列,接近蛋白質之胺基端。黃色標示者為在所有比對序列中均相同之殘基。  古生菌與真核生物均具有此特徵序列,但嵌入序列卻有顯著的差異;特徵序列的差異反映出兩群生物在演化上的歧異性。  可以胺基酸序列比較,繪製演化樹。 圖 3-32 EF-1/EF-Tu 蛋白質家族的特徵序列。 總結 蛋白質序列中富含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之資訊,也包含地球上生物演化的證據。 目前正有許多精心設計的方法用以分析同源蛋白質中變化緩慢的胺基酸序列,以期追蹤生物演化的進程。 蛋白質怎麼來的?胺基酸是蛋白質的最基本結構胺基(鹼性) 羧基(酸性) 如果胺基多於羧基則為鹼性精氨酸,反之,就是酸性胺基酸,兩者數目一樣,為中性胺基酸 2 蛋白質怎麼來的?蛋白質是DNA的最終產物蛋白質怎麼來的?從遺傳密碼到蛋白質甲硫胺酸

苗栗地區胡瓜種植面積為 95 公頃、產量達 1,618 公噸,番茄種植面積 43 公頃、產量達 637 公噸,青椒種植面積 18 公頃、產量達 157 公噸。此外,國內草莓生產面積約 509 公頃,產 量約 9,1412 公噸,主要產地包括苗栗、南投、新竹等縣,其中苗栗縣生產面積 451公頃,約占 88.6%,為最重要之產區 ( 農業統計年報,110);草莓與番茄屬於高經濟價值作物,市場價值除產量外,品質與甜度同樣為消費者所重視。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安全農產品觀念的提升,對於友善環境及食品安全的重視日與俱增,為改善長期使用化肥養分容易固定於土壤中,造成浪費資源之外更會破壞土壤,最終造成減產、土壤板結、鹽鹼化等問題( 朱等,2021),以生物性農業資材替代部分傳統化學肥料,即成為農業生產中受重視的課題。 「微生物肥料」係指人工培養之微生物製劑,在土壤中利用活體生物之作用以提供作物營養分來源,增進土壤營養狀況或改良土壤之理化、生物性質,藉以增加作物產量及品質者。因此,微生物肥料管理法規明訂微生物肥料「係指其成分含具有活性微生物或休眠孢子,如細菌 ( 含放線菌類 )、真菌、藻類及其代謝產物之特定製劑,應用於作物生產具有提供植物養分或促進養分利用等功效之微生物物品」( 楊,2010)。微生物施入土壤,容易受土壤理化性質影響其活性,為維持微生物活性,土壤需有足夠有機質及適宜的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酸鹼度,( 曾等, 2014)。微生物肥料能提升作物養分吸收能力,因此在肥料減量下,能達到作物施用全量肥料的效果。但是如果土壤養分不平衡,缺少的養分將成為作物生長限制因子,必須補充缺少的養分,維持土壤養分平衡,避免養分供應成為限制因子 ( 蔡, 2019)。 胺基酸代謝是果實發育的核心, 像是丙胺酸與乙酯形成有關 (Perez et al., 1992),苯丙胺酸和胺基酸會通過莽草酸途徑生物合成花青素苷和類黃酮的前體; Galili et al. (2008) 指出四種核心胺基酸,麩醯胺酸、麩胺酸、天門冬胺酸和天門冬醯胺酸 (Gln,Glu,Asp 和 Asn),先在 TCA 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中衍生自 α -酮戊二酸和草醯乙酸,再通過各種生化過程轉化所有其他胺基酸。研究指出萵苣施用 9 mmol /L 甘胺酸 4 週,雖不會增加鮮重,但可增加花青素、維生素 C、黃酮類之營養含量 (Yang et al., 2018);而草莓定植後 30 天施用 500 µM 的精胺酸會提升品質 ( 總糖、還原糖、有機酸、花青素苷、酚類、維生素 C) 和產量 ( 第一、二期單株總產量 ) Fariba et al. (2017)。 微生物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的微生物環境,增加土壤生物菌量,改善土壤中的一些固定營養元素,促進農作物根部對養分的吸收 ( 曾,2014),近年來受農委會高度重視,農糧署補助農民購買微生物肥料,補助金額為售價二分之一、每公頃最高可達 5,000 元,本文進一步開發適合蔬果類作物營養健康之胺基酸微生物肥料,並測試其使用方法與應用效果,期望未來能商品化以提供農民新型生物性資材之選擇。 材料與方法一、芽孢桿菌菌種鑑定本研究自苗栗縣大湖鄉之草莓根圈土壤,分離篩選出一株生長快速、並能產生內生孢子之MLBV19-3 菌株,

鮮果重量調查 : 為每小區採收 10 株之加總重量;供試青椒品種為翠綠星、供試胡瓜品種為秀燕。 四、三合一微生物肥料於草莓與番茄應用測試試驗田土壤性質分析如( 表一),定植前同樣施用燕子牌十全基肥有機質肥料( 臺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氮:3.8%、磷:2.8%、鉀:3.5%、有機質:72%),依據每公頃推薦用量:12,000 公斤;試驗採單因子,完全逢機區集設計 (RCBD),A 處理:三合一微生物肥料稀釋 1,000 倍、B 處理:芽孢桿菌 + 化學肥料 (MLBV + CF) 稀釋 1,000 倍、C 處理:胺基酸 + 化學肥料 (AA + CF) 稀釋 1,000 倍、D 處理:純化學肥料稀釋 1,000 倍之對照組 (CK1)、E 處理:施用水之對照組 (CK2) 等 5 處理,其中 A、 B、C 處理之化學肥料成分含量均相同,生長期每 2 周使用生長肥 (AG)1 次共 3 次,開花期後每 2 周使用結果肥 (AF) 1 次共 3 次,供試草莓品種為香水。試驗區每 1 種處理共 4 重複,每重複 15 株,株距 25 cm,栽種密度 4,500~5,000 株 / 分地。調查鮮果重量為每小區取樣 50 粒之加總重量、糖酸比為每小區取樣 20 粒量測糖度與酸 度之比例;供試番茄品種為玉女,精氨酸番茄試驗區調查鮮果重量為每小區採收 10 株之加總重量,並於每小區取樣 20 粒量測糖度。 結果與討論一、芽孢桿菌菌種鑑定與登記要件齊備本研究自苗栗縣大湖鄉之草莓根圈土壤分離篩選之芽孢桿菌 MLBV19-3,由定序結果可以得知,於 Bacillus 菌群中,16S rDNA 基因並非為一個好的判別菌種之鑑定基因,相較 gyrB 基因,則較為能區別菌種,MLBV19-3 菌株之 gyrB 基因序列於 NCBI 資料庫比對,結果與 Bacillus velezensis AL7(accession number: CP045926.1) 相似度高達 99.41%;進一步委託食品工業研究所進行菌種鑑定結果同樣為貝萊斯芽孢桿菌 B. velezensi ( 報告書號碼 :2016D153);再利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之臺灣物種名錄網站查詢 (https://taibnet.sinica.edu.tw/),貝萊斯芽孢桿菌 B. velezensi編號為 422896,微生物肥料登記證申辦須知公告,係屬存在於國內自然環境者之菌種,得免附環境生態試驗報告;也委託藥物毒物試驗所完成 GLP 口服與肺呼吸急毒性之動物毒理試驗中英文報告 ( 報告編號:0994G19MAO 與 0994G19MAP),證實無生物毒性。MLBV19-3 也具溶磷、溶鉀及促進植物生長等微生物肥料的功能,溶 磷活性經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檢驗中心檢測達 1,117.3 µg/ml/day( 磷酸三鈣 )( 報告編號 :105F0795)、溶鉀活性達 25.0 µg/ml/day( 鉀長石 )( 報告編號:107F0270),微生肥料登記所需之相關要件均已齊備。 二、三合一微生物肥料於青椒與胡瓜先期測試由青椒與胡瓜先期田間測試結果顯示

當需要時會因一小段肽鏈被切除而具有活性 - 切除活化作用為一不可逆的調節方法3. 蛋白質的異位調節作用胺基酸此調節作用是多種代謝路徑中調節酵素或異位酵素的活性調控方式 胰蛋白酶 腸道生肽脢 - 如代謝路徑的終產物(調節劑)之回饋抑制調控* - 當調節劑與蛋白質的調節部位接合後,引發該部位的構形發生變化,此變化因四級結構中不同次單元的相互接觸而傳達到催化部位,因而改變催化部位的特性,使蛋白質的活性改變* - 以酵素為例,胺基酸較普遍的是改變酵素對受質的親和力,少數則是改變酵素的催化效率 4. 蛋白質的共價修飾作用肝糖代謝的調控為共價修飾作用的最佳例子

圖 3-31 Blosum62 表。  圖3-32 顯示此特徵序列(方框內)為一12個胺基酸之嵌入序列,接近蛋白質之胺基端。黃色標示者為在所有比對序列中均相同之殘基。  古生菌與真核生物均具有此特徵序列,但嵌入序列卻有顯著的差異;特徵序列的差異反映出兩群生物在演化上的歧異性。  可以胺基酸序列比較,繪製演化樹。 圖 3-32 EF-1/EF-Tu 蛋白質家族的特徵序列。 總結 蛋白質序列中富含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之資訊,也包含地球上生物演化的證據。 目前正有許多精心設計的方法用以分析同源蛋白質中變化緩慢的胺基酸序列,以期追蹤生物演化的進程。 蛋白質怎麼來的?胺基酸是蛋白質的最基本結構胺基(鹼性) 羧基(酸性) 如果胺基多於羧基則為鹼性胺基酸,反之,就是酸性胺基酸,兩者數目一樣,為中性胺基酸 2 蛋白質怎麼來的?蛋白質是DNA的最終產物蛋白質怎麼來的?從遺傳密碼到蛋白質甲硫胺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