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從 背部看出身體左右肩不平,而且背部左右半部很明顯凹凸不對稱。心中浮現一個 大疑問?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會得脊椎側彎?關節炎護膝雖然當時沒有身體不適的症 狀,但看到雙親帶我到處求醫的著急情緒,心中的擔心可想而知。有一次一位知 名的脊骨神經醫師說:「目前你彎曲的角度是36度,依照你生長的速度,一個月 增加一度,最慢可能只要六個月就要開刀了。」一聽到開刀,我整個人腦袋一片 空白,心都亂了,也正因為對疾病的無知,所以全然激發了我探討此病的動機。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年青的朋友跟我一樣,需要穿上厚重的背架,在世 人的眼中被視為「鐘樓怪人」,為了不使更多人像我一樣得到此病,脊椎側彎是 不是可以預防?脊椎側彎是不是可以治療?我腦中的疑點越來越多,因此更促使 我有更大的動機想解開脊椎側彎的謎團。 二、研究方法 決定研究題目→蒐集相關文獻→彙整資料→統整分析→撰寫報告→提出結論 貳●正文: 一、何謂脊椎側彎 當人的脊椎失去平衡,而發生向側面彎曲現象,導致形成「C」或「S」型 曲線(註一),甚至伴隨著部分脊椎旋轉偏移的情況,即所謂的「脊椎側彎」。 而更精確的醫學上的定義,就是先拍患者的正面站直的X光片,
§ 無法改變對正確姿勢的認知 § 容易失去矯正後的效果 § 矯正主要彎度、犧牲次要彎度 § 沒有被背架包覆的部位可能更歪斜 § 無法讓人體的中心點同時往中間靠近 § 穿上背架後,軀幹可能更加歪斜 § 使脊椎及其周圍的肌肉變僵硬 背架可能造成的問題 § 無法改變對正確姿勢的認知 § 容易失去矯正後的效果 § 矯正主要彎度、犧牲次要彎度 § 關節炎護膝沒有被背架包覆的部位可能更歪斜 § 無法讓人體的中心點同時往中間靠近 § 穿上背架後,軀幹可能更加歪斜 § 使脊椎及其周圍的肌肉變僵硬 健康的脊椎 § 平衡的脊椎 § 要有適當的側面曲線 § 減少關節受力 § 良好的姿勢體態 § 用正確的力量使用身體 § 足夠的關節活動度 § 脊椎不過度僵硬 § 脊椎不過度柔軟 § 肌肉要有適當的張力及延展性 § 不過度緊繃 § 不過度癱軟 § 適當的肌肉力量 脊椎保健運動 §椎間盤運動 §曲線回復運動 §牽拉運動 §肌力強化運動 / 核心肌群訓練 ( ? ) 脊椎保健運動 - 椎間盤運動 §椎間盤活動運動 §暖身運動 §椎間盤為一含水物質 §但在維持某固定姿勢約 20 分鐘後即 呈現果凍狀 §透過適當的活動可使其再度變為柔軟 的水狀物質 § 進行曲線回復前的重要運動 §椎間盤在 8 歲以後即沒有血液直 接供應養份
進行日常工作搬運各 式貨物,因各類貨物包裝不同及運送過程講求速率時效,加上搬運作業環境及空間限制,常重覆性進行 抬舉、握持、攜物行走、推、拉等動作與姿勢,容易產生肌肉骨骼傷害的健康危害,常見潛在危險因子 包含: • 長期及重複動作 • 過度使力 • 不正確工作姿勢或固定姿勢過久 • 不當工具或設備的使用 • 振動或異常溫度 • 脊椎矯正器社會心理壓力 • 工作滿足度低 貳、常見肌肉骨骼傷病的健康危害 常見肌肉骨骼傷病的健康危害 一、 下背疼痛 (一) 成因: 人體脊椎骨是支撐人體的重要結構,由頸椎(C1~C7)、胸椎(T1~T12)、腰椎(L1~L5)、薦骨及尾骨形成,內 含脊髓及神經根受其包護,椎骨間有椎間盤負責緩衝壓力。搬運過程身體姿勢不正確加上物品過重,易 造成下背部肌肉韌帶拉傷。當身體過度前彎加上搬運技巧錯誤,過大的力量使上下節脊椎骨壓迫椎間盤 軟骨,易造成椎間盤突出,向外膨出壓迫神經根影響到腰椎神經根,
M 號:歐規 39-42。 L 號:歐規 43-46。 XL 號:歐規 47-50。 全足矽膠墊 尺 寸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XXL 號 鞋子號碼 S 號:歐規 37-38。 M 號:歐規 39-40。 L 號:歐規 41-42。 XL 號:歐規 43-44。 XXL 號:歐規 45-46。 伸腕支架 □左 □右 尺 寸 :□S 號 □M 號 □L 號 請註明左右側 量測第 2~5 指手掌寬 S 號:頸椎壓迫頸圈輔具手掌寬介於 2.5~3 英吋。 M 號:手掌寬介於 3.5~4 英吋。 L 號:手掌寬介於 4~4.5 英吋。 附錄四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會 榮家(分院) 榮民服務處 特製輪椅評估表 基本資料: 評估日期: 年 月 日 1.姓名: 2.性別: □男 □女 3.身分證字號: 4.生日: 年 月 日 5.診斷: 6.寄送地址: 7.障礙級別:□無手冊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8-1. 是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無 □有 8-2.(舊制)充氣頸圈身心障礙手冊類別: □肢體障礙:□上肢(手) □下肢(腳) □軀幹 □四肢 □視覺障礙 □聽覺機能障礙 □平衡機能障礙 □聲音或語言機能障礙 □智能障礙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 □顏面損傷者 □植物人 □失智症 □自閉症 □慢性精神病患者 □頑性(難治型)癲癇症
事實上,只要排除各專科的 重大毛病(如腦腫瘤、心肺疾病、梅尼 爾氏症、腸胃病、精神異常等),病人 積極治療後還是找不真正的「病母」, 不妨考慮是否「頸椎病」引起。 頸椎病如何治療?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最 好大家都能透過平時的保養保健,讓 頸椎病永不上身。當然,治療的第一 步,就是要診斷正確。醫療護腕推薦很多病症會和 頸椎退化混淆或併存,若沒做好鑑別 診斷,就容易漏診、誤診、甚至誤醫。 若是上肢常見的五十肩、網球肘、腕 隧道症候群一直都醫不好,則需做進 一步的病史詢問(包括自律神經症狀 問卷表)、更詳細的理學檢查、神經 傳導檢測、磁振造影等等醫療護腕推薦,來排除或 列入是否頸椎病變。 若確診為「交感型頸椎病」後,就可 進行「治療三部曲」:輕度者復健、吃 藥,中度者可考慮打針進行「星狀神經 節阻斷術」,若一段時間後療效不彰、 反覆發作、甚或更加嚴重,此時則可考 慮進一步進行椎間盤成型術,甚至手術 (椎間盤切除、椎體間融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