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自費 3-4 萬(可申 讀健保給付,但須經 過健保局審核)。 需自費二十幾萬。 1 醫療護膝推薦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 復健科及物理治療科 謹製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 276 號 電話:(02) 23690211 分機 3776 基本頸部保護及運動 ¤ 維持正確姿勢 1. 坐時,抬頭挺胸收下巴;選擇有靠背及扶手的椅 子較佳。椅子高度為使髖關節維持屈曲稍大於九 十度。 2. 改進工作時的坐姿(如右圖),避免長時間低頭或 頭往前伸。 3. 工作檯面勿太低或離身體太遠,盡量使背貼靠椅 背、頭部前屈小於二十度。調整工作檯面或椅子 常可輕易改善頸部不舒服症狀。 4. 避免工作時頸部過度前屈醫療護膝推薦、後仰或左右轉動。必 要時以轉動身體或使用工具取代頸部轉動,如倒 車時多使用後照鏡或選擇可旋轉之辦公椅。 5. 站立時,儘量收下巴、縮小腹,維持正確直立姿 勢。
列為每年學生檢查的必要項目。 對於未來可能研究方向,可分為四大方向,包括:發現自發性脊椎側彎的 病因、改良並提高背架的治療效果、骨科手術技術的進步以減低對患者的副作用 以及附加療法的治療成效考量。首先,對於自發性脊椎側彎的發生原因,有學者 將它定義為遺傳性疾病(註三十六)。就目前為止,學者從基因觀點研究脊椎側 彎問題的不多關節炎護膝,希望將來科技進步,能夠將脊椎側彎病患的基因加以解密,或找 出適合的基因療法或發明藥物,希望能加以減緩脊椎側彎的惡化問題。其次,背 架的矯正方式及材質也是有改進的空間,多數的背架都需長期的穿戴,造成許多 患者因疼痛而半途而費,並產生許多副作用。第三、外科手術因為是侵入性的治 現代鐘樓怪人-淺談脊椎側彎 7 療,手術前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除了考慮開刀的風險之外,手術後仍需考慮復 建及其他副作用,因此,需投入更多相關手術技術進一步研究。
馮容芬(2007)‧手術全期護理之原則‧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 內外科護理上(四版,245-260 頁)‧台北:華杏。 翁淑娟(2006)‧頸圈、頸架與背架的使用‧於李皎正總校 閱,內外科護理技術(三版 160-162 頁)‧台北:新文京。 備註:每年修訂或審閱乙次。 警語: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取代醫師診斷與相關建議,若有 身體不適,請您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28 人醫心傳2020.3 封面故事 而動全身 牽一頸 「交感型頸椎病」 (以下簡稱為「頸椎 病」)可以說是一個 現代人常犯的文明 病。頸椎雖然只短短 七節,但因特殊的解 剖結構及生理功能, 醫療護腕推薦卻是我們人體最重要 的「樞紐」:上承顱 骨、頭腦、五官,下 接 軀 幹、 四 肢、 內 臟,外有層層筋膜、 肌肉、血管,內含感 覺、運動、交感神經 通路。位處人體要衝 地帶,功能自然非常 重要。但也因目標過 於顯露,易攻難守, 「病魔」環伺,時時 覬覦,必欲犯之而後 快, 包 括 急 性 的 車 禍、外傷、撞擊,慢 性的筋骨勞損、椎間 護頸保命 健頸強身 文/簡瑞騰 斗六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圖/于劍興、簡瑞騰醫師 治療前的自律神經症狀評估表。 29 人醫心傳2020.3 大林慈濟醫院交感型頸椎病治療 盤退化、關節錯位等等。
且恢復快,住 院天數縮短,皆以顯微鏡做頸椎間盤切除,術後有 4 醫療護膝推薦種類型補骨術(如下表所 示)。 微創手術是醫療界中很夯的話題,頸椎顯微手術目前已是一個常規且相對安全 的手術。因其傷口小,減壓徹底,且恢復快,住院天數縮短,醫療護膝推薦幾乎已成微創手術之 標準;提醒大家不要再被李珮菁的錯誤示範所迷失,積極而勇敢面對必要的手術, 迎接下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補骨術 自體骨移植加 骨板.骨釘固定 異體骨移植加 骨板.骨釘固定 人工骨籠架 人工椎間盤 優點 健保給付 健保給付 方 便 , 縮 短 手 術 時 間,術後較不痛,不 需骨板固定,活動度 稍佳,比較易判讀 方便,縮短手術時間, 不需骨板固定,可維 持關節活動度,術後 不用戴頸圈 缺點 捐骨處相當疼痛,有 出血及感染可能性, 喪失關節活動度,且 日後再度病變時會影 響 MRI 判讀 來源取得不易,須有 骨頭銀行設立,且一 般人觀感差,一樣喪 失 活 動 度 , 影 響 判 讀。
疼痛感會傳導至臀部或下肢,造成 下肢麻、痛、無力情形,產生坐骨神經痛。 3 (二) 治療: 1. 臥床休息:幫助背部肌肉放鬆,促進受傷肌肉修復,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減輕神經的壓 迫及發炎。 2. 藥物治療:適當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肌肉鬆弛劑,控制受傷後發炎反應。 3.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冷熱敷等,電療是利用電刺激,醫療護膝推薦使肌肉細胞規律運動,緩解肌肉硬 化及抽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一、二天內,有止痛和消腫;而熱敷較適用於亞急性及慢 性期,改善局部循環,增進復原。 4. 背架、束腹:限制脊椎活動,保持良好姿勢,減輕椎間盤醫療護膝推薦、肌肉、韌帶、關節受到外來壓 力。 5. 骨盤牽引:對罹患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孔狹窄,有助拉開椎體間的距離,減輕對神經的壓 迫,減緩疼痛症狀。 6. 針灸:促進氣血循環及鎮痛。 7. 推拿、按摩:幫助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及舒緩緊張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復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