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恢復快,住 院天數縮短,皆以顯微鏡做頸椎間盤切除,術後有 4 頸椎壓迫頸圈輔具種類型補骨術(如下表所 示)。 微創手術是醫療界中很夯的話題,頸椎顯微手術目前已是一個常規且相對安全 的手術。因其傷口小,減壓徹底,且恢復快,住院天數縮短,充氣頸圈幾乎已成微創手術之 標準;提醒大家不要再被李珮菁的錯誤示範所迷失,積極而勇敢面對必要的手術, 迎接下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補骨術 自體骨移植加 骨板.骨釘固定 異體骨移植加 骨板.骨釘固定 人工骨籠架 人工椎間盤 優點 健保給付 健保給付 方 便 , 縮 短 手 術 時 間,術後較不痛,不 需骨板固定,活動度 稍佳,比較易判讀 方便,縮短手術時間, 不需骨板固定,可維 持關節活動度,術後 不用戴頸圈 缺點 捐骨處相當疼痛,有 出血及感染可能性, 喪失關節活動度,且 日後再度病變時會影 響 MRI 判讀 來源取得不易,須有 骨頭銀行設立,且一 般人觀感差,一樣喪 失 活 動 度 , 影 響 判 讀。
就需經利用外科手術來矯正及固定。 4、附加療法: 除上述三種療法,另外有一些附加療法,對於上述的三種不同輕重程度的脊 椎側彎患者都可以加以實施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脊椎治療、瑜珈運動等,到目 現代鐘樓怪人-淺談脊椎側彎 6 前都無法證明上述的實質療效,但卻能加強核心肌力及緩解症狀等等(註三十)。 醫師和復建師通常會利用物理治療、復健醫療器材整脊治療、和電療等方法。另外,具有 外國脊骨神經科訓練的醫師在檢查身體之後,作脊骨神經手法治療(註三十一), 包括:軟體組織治療、關節運動、機械設備輔助下的脊椎矯正及手法矯正等,並 依照患者彎曲的情況加以設計運動,配合每天練習呼吸運動、吊單槓、各種側身 傾斜、拉筋等運動,最主要是增加柔軟度、肌力及減緩彎曲的速度。而另有學者 也提出運用呼吸運動,加上牽引、翻滾、爬行、肌肉強化等運動,使脊椎牽引伸 直、將側凸的脊椎轉回來、使凹側肌肉收縮、並使肌肉正常且均衡的發展(註三 十二)。 甚至有學者(註三十三)歸納八位學者的研究指出,認為國內的醫師及學者 所設計的運動療法,多數以強化肌肉和伸展性的運動為主,卻缺乏身體自我覺知 體察之方式,
近年來網路科 技發達,不分男女老幼,更因重度使用 電腦、筆電、平板電腦、手機等各種電 子產品,常常引發肩頸痠痛、頭痛頭 暈、目眩耳鳴、脊椎矯正器全身不適等各種「頸椎 病」相關症狀。因此,現代人更應具備 「牽一頸而動全身」的觀念,好好護頸 保命、健頸強身。 一般而言,「典型」的頸椎神經「壓 迫」到的是感覺神經(會麻會痛)、美國aspen或 運動神經(肌肉萎縮無力)、或脊髓神 經(步態不穩、大小便失禁)等「典型 症狀」;但頸椎病患者常會表現出許多 「非典型」的「交感神經受到激惹」的 症狀,包括頭痛、眩暈、耳鳴、視力模 糊、心悸、胸悶、腸胃不適、泌尿失常 等「全身上下、裡裡外外、從皮到骨、 五臟六腑」的不舒服。可惜的是,許多 各科的醫師都不知道「即使頸椎輕微退 化或錯位也可能引發全身且嚴重症狀」 的觀念,因而延誤診治,造成病人的 「無助」。
乃由七節的頸椎椎體及椎 間盤環繞保護。 頸椎病變之致病因素相當多,包括發炎、腫瘤、血管異常、先天結構異常等, 但仍以外傷及退化為大宗。 一、臨床症狀 1. 脖子酸痛、僵硬、活動困難、無法後仰。 2. 單側或雙側的肩膀,上臂、前臂甚至手指放射痛或麻痺。 3. 手臂或掌間肌肉萎縮,指端無力。 4. 頸椎壓迫頸圈輔具四肢輕癱甚至重癱、大小便失禁、呼吸麻痺導致死亡。 二、診斷工具 1. 頸椎動態性 X 光:評估頸椎的穩定度,骨刺的嚴重度,椎孔是否狹窄及椎間盤 的變化。 2. 神經傳導及肌電圖:判斷頸椎神經根病變及影響範圍,以便與周邊神經病變區 分。 諮詢電話:(03)492-3030 專人掛號專線:(03)493-1010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 77 號 壢 新 凡 事 用 心 對 您 無 限 關 心 3. 電腦斷層加上脊髓攝影:因具侵犯性及易生併發症目前已少用。 4. 核磁共振造影(MRI):診斷的利器,若是保守治療無效或是相當明顯而嚴重的 症狀,臨床醫師則充氣頸圈會安排以便判斷是否需手術,且需手術幾節。 三、治療方式 1. 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整脊術、頸圈護具、局部注射。 2. 手術治療:一旦保守治療 4~6 週無效或神經症狀持續惡化為適應症,頸椎手術 分前路及後路,目前以前路手術為主,因其傷口小,減壓徹底,
2. 增加身體組織延展性、柔軟度。 3. 增加關節活動度。 4. 強化肌肉肌力和耐力。 5. 改善肢體活動的協調性及靈活度。 6. 適當保護避免反覆受傷。 肆、搬運作業人員之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健康管理 搬運作業人員之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健康管理: 一、搬運作業人員防範對策 (一)雇主注意事項 1. 雇主對搬運作業環境規劃,脊椎矯正器注意工作檯的高度及深度,避免長期彎腰或伸長身體姿勢。 2. 貨物擺放環境動線,減少不必要的雜物推放。 3. 搬運作業排班作息採輪調制度,避免長期同一反覆性工作,降低暴露風險等。 4. 規定每件搬運物體最大體積及重量上限。 5. 提供及訓練員工正確使用機械輔助設備,如:手推車、千斤頂、升降機、搬運車、起重機 等,減少體力負擔。 7 6. 教導員工腰背保健衛生教育,正確搬運姿勢,施力方式,並利用運動練習養成習慣,推廣 工作前或中間休息時間做健身柔軟體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