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按在頸後正中線,手指用力向前按、頭向後仰,也就是相對用力。從上到下依次進行反覆做2~3次,能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造成的頸部僵硬感。 最近很夯的居家頸圈復健器外型像三個中空連在一起的甜甜圈

 腰部是人體承受重量和壓力最大的部位之一,而長時間的坐姿、站立姿勢不當、重複性動作、運動傷害等因素都會對腰部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腰痛等問題。 腰部復健可以幫助改善腰部問題,提高腰部的穩定性和力量,預防腰部受傷,下面將對腰部復健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腰部復健的基本原則醫療護腰腰部復健的基本原則是從安全性、緩慢穩定、逐漸增強、避免過度疲勞、個性化設計等方面出發, 因此復健過程需要由醫師或復健師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設計,並在復健過程中隨時調整。

促進恢復:對於曾經受傷的膝蓋或者正在進行康復的人來說,護膝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撐和保護作用,幫助加快恢復的速度。 護膝還可以幫助減輕運動後的疼痛和腫脹,加快肌肉和軟組織的恢復。 總之,護膝在運動時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減少運動員受傷的風險。不過,使用護膝也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尺寸和品質, 並且在選擇和使用醫療護膝推薦時應咨詢專業人士的建議。 膝蓋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功能:

也可將上半身打直,雙手交叉放在後腦勺,再將頭向後推。 3坐在椅子上,左手自然垂下抓住椅子維持上半身直立,右手則將頭部輕輕往右肩方向拉,讓左側頸部肌肉感覺被拉緊。停約10秒,再輕輕將面部往右下方轉,再停10秒。之後再換另一邊。 4常做低頭、仰頭、左右側屈、左右轉頭等六個方向伸展,醫療頸圈每次約停10~15秒。可適時地以用手輕壓,施加重量。暖身時,不做360度的旋轉,而改用上述六方向的伸展。 5坐著或站著,上身保持正直,用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後正中線,手指用力向前按、頭向後仰,也就是相對用力。從上到下依次進行反覆做2~3次,能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造成的頸部僵硬感。 最近很夯的居家頸圈復健器外型像三個中空連在一起的甜甜圈,套在脖子上再充氣,隨著頸圈充氣,它會往上往下延伸把脖子拉長伸展,看起來像是在復健科用器材進行頸部牽引治療,不管坐著躺著都可以用,讓經常有頸部痠痛的人心動,如果在家也能做脖子的牽引治療就太方便了。 不過許惟傑提醒,頸椎牽引治療看起來像是只有往上拉,但其實脖子是有弧度的,復健時的牽引器會做頸椎角度推算,而這種充氣式甜甜圈的牽引角度只有上下角度的牽拉,如果只是一般的痠痛者可能影響不大,但如果本來就有頸椎壓迫、頸椎滑脫的人,就要小心這樣上下牽拉的動作可能會使滑脫壓迫神經的症狀更嚴重,甚至可能引起大小便失禁。

 XL 號:頸圍 44~56 公分。 胸頸支架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量測胸圍 S 號:胸圍 65~80 公分。 M 號:胸圍 70~90 公分。 L 號:胸圍 85~100 公分。 XL 號:胸圍 90~130 公分。 □圍腰(加強型) □圍腰(加強加高型) 尺 寸 :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XXL 號 □XXXL 號 量測肚臍圍。 S 號:肚圍 31 英吋以下。 頸椎壓迫頸圈M 號:肚圍介於 32~34 英吋。 L 號:肚圍介於 35~37 英吋。 XL 號:肚圍介於 38~39 英吋。 XXL 號:肚圍介於 40~43 英吋。 XXXL 號:肚圍介於 44 英吋以上。 透氣型圍腰醫療護膝推薦(單層) □M 號 □L 號 □XL 號 量測肚臍圍。 M 號:肚圍介於 27~32 英吋。 L 號:肚圍介於 33~36 英吋。 XL 號:肚圍介於 37~40 英吋。 足後跟矽膠墊 尺 寸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減壓區:□中間 □側面 鞋子號碼 S 號:歐規 35-38。 M 號:歐規 39-42。 L 號:歐規 43-46。 XL 號:歐規 47-50。 全足矽膠墊 尺 寸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XXL 號 鞋子號碼 S 號:歐規 37-38。 M 號:歐規 39-40。 L 號:歐規 41-42。 XL 號:歐規 43-44。 XXL 號:歐規 45-46。 伸腕支架 □左 □右 尺 寸 :□S 號 □M 號 □L 號 請註明左右側 量測第 2~5 指手掌寬 S 號:



頸圈是一種簡單型的頸椎固定裝置,頸椎壓迫頸圈用來防止頸椎受傷或不穩所引起的更嚴重的神經組織損傷。頸圈適用於下列狀況:外傷,如運動傷害,車禍,跌倒,使得頸椎過度屈曲或伸展造成頸椎骨折。其次是頸椎病變,例如退行性關節炎,頸椎腫瘤等。另外在頸椎手術後,也有適用的必要性。 使用頸圈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1. 睡眠時要不要戴,應視病情決定,原則上嚴重頸椎不穩的患者要戴,以免姿勢改變造成神經組織的損傷。 2. 頸圈需確切合身,不可過緊,醫療頸圈當戴上頸圈時維持兩個手指可伸入為正確,壓力過大時(超過 20 - 30 mmHg 時),會造成缺血性疼痛。 3. 去除頸圈的過程應採取循序漸進式的,前兩週在駕駛,跑步,疲倦,神經緊張及劇烈運動時最好戴著頸圈,以免發生意外。 4. 一般式頸圈:頸圈外需加護套,髒時可換洗後再用二片式頸圈(如 NECK LOG):進食時,若困難進食則前片可取下或加以調整,但需注意頭頸姿勢的維持,以防姿勢改變造成組織的損傷。 5. 長期使用頸圈後,可在平躺休息時取下按摩,清潔頸部皮膚,保持乾爽,壓迫疼痛的部位可以小棉墊緩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