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國科會專題研究和期刊論文的數量均多達數百件以上,顯示幼教課程研究的數量仍有許多成長進步的空間

 課程研究的數量均有 7 成以上(國科會 71%、博碩士 97%)。惟有期刊論文在 2001 年之前十年,和 2001 年後的近十年間,課程研究的數量各占 5 成,也就是期刊論文
52 台灣 1991-2011 年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回顧的課程研究並無顯著的成長趨勢。其可能原因在於學術期刊具審查制度,發表的困難度較高。觀看近十年來捧馨園幼教課程研究的數量,與高新建、許育健(2005)的研究結果相較,國中
小學課程研究在 1994-2003 年間,國科會專題研究和期刊論文的數量均多達數百件以上,顯示幼教課程研究的數量仍有許多成長進步的空間。表 2 國科會專題、學術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分年統計表年代199
二、教育層級分析比較教育層級係將課程研究的範圍,依臺灣現行的教育行政體制來加以分析。其項目包含全國、縣市及學校層級。由表 3 得知,國科會和博碩士論文這二類的課程研究集中在學校層級,以單
一學校為研究對象者最多,均超過五成以上(分別是 53.33%、73.19%)。這樣的發現與高新建、許育健(2005)分析中小學課程研究集中在全國層級的趨勢不同,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研究時間和人力的限制下,研究範圍要擴及全國或縣市的難度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幼教課程並不受中央法規的規範,可以有園所本位課程特色的發展,所以課程研究焦點多集中在單一園所。

 



 

必須輔導民間設立幼教團體參與幼教推廣工作,促進幼兒教育之發展。六、 幼托整合方面 幼稚園、托兒所之功能及招收幼兒之年齡重疊,但規範之法令及設置標準不一,亟待整合:(一) 幼稚園、托兒所主管單位各為教育部(廳、局)及內政部(社會處、局),而規範之法令分別為幼稚教育法及兒童福利法。其設立宗旨、設置標準、招收年
齡及服務功能皆有所不同。(二) 因幼稚園、托兒所招收幼兒之年齡有所重疊,同年齡幼兒可能接受不同品質的教保內涵,造成混淆與不公平的現象。貳、 因應對策 確實推動「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之執行,為期達到改進問題的效果,需要落實評估計畫進行情形。一、 預期成效(一) 透過幼教相關法令之修訂,捧馨園建立健全之幼兒教育制度,帶動幼教專業化之發展。(二) 籌設幼教專責單位及人員,加強預算編列與執行,鼓勵民間參與幼教,強化幼教資源,以改善幼教環境與生態。(三) 研定合理教師待遇、福利、退休、撫卹制度,改善幼教職場環境條件,以鼓勵幼教人員久任,並保障其工作。(四) 建立多元進階師資培育與進修制度,提升合格幼教教師比率,以健全幼教
(五) 結合親職教育,倡導家長正確理念,並開發本土優質之幼教課程與教學內涵,以提升幼教績效。(六) 健全幼教評鑑與輔導制度,建立幼教資訊網際網路,以促進幼教發展。
 





園裡,團體播放視聽影片給孩子觀賞,的確能達到娛樂、認知或學習等預期效果,但應透過討論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幼兒因為視覺尚在發展,倘若觀看過度且過量的電視內容,可能導致近視或其他視力症狀。此外,媒體的聲光效果不論是電視、電玩都在刺激著幼兒視覺與聽覺的反應,雖然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但其實內容常混淆不清,也易使得幼兒缺乏思考
能力,再加上習慣了炫目的聲光效果,對於較為靜態的活動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電視是一覽無遺的媒介,但因為其符號特質、文法及慣例,所以無法久視成良人,需有成人的介入及講解才能幫助幼兒思考及理解媒體內的訊息。
幼兒從感官接觸到認知理解有其發展n 6-8 歲捧馨園幼兒開始辨別,並明確 的 選 擇 喜 歡 收 看 的 內容,收看品味在此時漸漸成形,有能力整合或組織畫面故事,但有時也可能因為流連畫面,而放棄其他的活動。教師應幫助幼兒體認媒體與自身的關係,善用畫面進行教育及其他遊戲活動。

 





的能力,提拔我成長,她提供我許多不同的機會去展現與分享自己的實習經驗,也教導我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我備受挫折時也在背後鼓勵與支持我,我真的很感謝她們這半年來對我的付二、教學實習(一)半年教育實習總教學課程: 我的教學實習發展歷程從一開始觀摩老師的教學→在班上進行小活動→與老師合作教學→與老師討論計畫課程→自己獨立擔任主教工作。整個教學實習的歷程中,『幼兒、老師與我』我們三者都彼此的進行『教』與『學』的課題,而『教』與『學』的重量會相乘,使之可以將教學被磨的更光亮並一起共創出美好的捧馨園幼教學習環境。




徐錦興,1991;林雨清,1992;林秀慧,1997;黃榮真,1999),這跟當時國內幼教研究所僅有少數兩所有關。2001 年後,隨著幼教研究所的紛紛成立,研究生人口變多,博碩士論文開始逐年,尤其 2007 年之後每年產出的篇數大幅增多到十幾篇以上。國科會專題研究在 1991 至 2000 年之間有 13 篇(占廿年來篇數的 28.9%),且集中在 1995
年至 1998 年這四年間,之後有兩年沒有產量,到了 2001 後每年平均有 1 至 4 篇不等,在 2008年則有 6 篇,算是成果較豐碩的一年,可是在 2010 年反而量縮,2011 年僅剩 1 篇。國科會專題研究中幼教課程研究的篇數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和簡楚瑛(2006)統計 2001-2006 年國科會捧馨園幼兒
教育領域專題研究 24 篇的數量相比,本研究在這五年間取得屬於課程主題的研究有 15 篇,占國科會補助案件的 62.5%,顯示幼教課程研究在幼兒教育學門中有不錯的成長。近來國內中小學課程研究蓬勃發展,對幼教課程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使得課程研究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漸受注目。至於國科會案件在 2011 年數量退減,可能跟國科會因應能源國家型計畫,投注在專題研究
的預算不如往年,自然影響通過的件數(陳幸萱,2011)。期刊論文的篇數每年維持在 1-4 篇。不過特別的是,國科會和博碩士論文二類資料在 2001年之後的近十年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