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貓咪出現心臟病該如何治療?貓咪沒有症狀時不建議吃藥,可使用心臟保健食品,及早吃些預防性營養品,若是有症狀時例如肺水腫或呼吸有問題,可依靠心臟病藥物,心跳快要吃抑制心跳藥β-受體阻斷劑,有肺水腫要吃利尿劑,由於個體差異大,必須要詳細診斷評估;此外,目前針對貓咪心臟病,正在進行褐藻醣膠臨床研究,初步結果顯示,有助於貓咪的體力恢復,除了貓咪之外,犬隻常見的心臟疾病則是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尤其是馬爾濟斯、查理士王小獵犬最常見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大約有70% 會在7歲時發病,超過13歲有80-85%發病,目前針對犬隻的退行性心瓣膜疾病,也正在進行褐藻醣膠臨床研究。;結果發現,犬隻的心臟瓣膜有回復,原本閉鎖不全現象有改善,瓣膜有閉合並且沒有逆流,能使肥厚瓣膜恢復平整沒有缺損,退化性變化的脫垂也可恢復,由此臨床結果可知,用藥時搭配褐藻醣膠,可加強體力。

 

罹癌病患除了接受正規醫療療法之外,補充保健食品作為輔助治療,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像是褐藻糖膠之類的保健食品,已被國外研究證實,對於身體有直接的幫助,褐藻糖膠為海藻類植物中的海蘊(mozuku)主要產地為位於日本最南端的沖繩縣,年貨量僅約2萬2千噸,根據研究在褐色海藻類中,海蘊的褐藻糖膠含量是海帶的5~6倍,也因其來自日本沖繩天然純淨海域的海蘊,其每100克的精華液中含有褐藻糖膠高達約2000毫克,濃度絕對純正,對身體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在這個標準裡,褐藻醣膠食品和藥品並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食品中略略離開“中”時就會偏涼(例如綠豆)或偏溫(例如豆豉)。如果偏離“中”較遠時,就是“寒”與“熱”。如果更遠離“中”的就是“藥”了,這就是涼藥或者熱藥的來歷。“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中醫的治療原則,得了熱病應該用涼藥,如果熱得不那麼厲害,就不一定要藥了,用性偏涼食品(例如前述的綠豆)調節就可以了;反之亦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療”了。食療和藥膳並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進行調理,而後者則是將通常歸入“藥”範圍的變成可口的食品。比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是藥,但又是美味佳餚。對於身體虛羸,冬天手腳常冰涼者而言是再合適不過的首選了。如果是極寒或者極熱者,就叫做“毒”了。比如同是豆類的“ 巴豆 ”,普通人只要誤食一粒就會一瀉如水,因為它性極熱,常用以治療極寒的病人。所以《黃帝內經》說治病是“聚毒藥以攻之”,而不是說“聚藥以攻之”。因此,無論食品、藥物甚至毒藥都是同源的,因為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將偏離正常狀態的自組織能力恢復到常態。西方醫學則不然。凡藥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則不准說療效,至於“毒”就更加另類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中醫是“以人為本”的標準,而不是以實驗動物為“本”的標準。如果以通常西醫動物模型去檢測“巴豆”的毒性,結果相反,實驗鼠吃下“巴豆”不僅不瀉肚,而且會越來越發福,所以“以鼠為本”的所謂“客觀”的標準,並非萬全。兩種不同醫學體系的目標不同:西醫治人的病,而中醫是治得了病之人,各有自己的價值評估體系。本來兩種體係可以互補,可以互相尊重,然而今日之醫學,西醫價值評估體系“在朝”,中醫“在野”,“藥食同源”這一寶貴財富因此被質疑、被摒棄以至於被誤用。比如一度十分流行的“綠豆能治糖尿病”的說法。糖尿病由於患者眾多以及現代醫學認定的“終身服藥性”而使社會備受困擾,因此該說甫一出現便引起了廣泛關注,最後因漏洞百出而引出一場有關食療的“信任危機”和“養生危機”。該學說的一個非常矛盾之處就是糖尿病的標準是由西醫定位的,比如根據血糖的水平等,綠豆作為食療方法是從中醫的看法去解決西醫定位的病,這本身是不科學的,並且喪失了中醫的優勢和特點,因為單從指標來講綠豆肯定不如西醫的降糖藥管用。這兩者是不同體系的,不在一條線上,因此該說法就出現了漏洞,不能自圓其說。這個學術上的漏洞被放大以後,實際上對食療或者整個中醫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在這個問題上的欠缺不是某一個人的欠缺,是包括整個中醫界都有欠缺,“養生危機”也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根源在於整個中醫界喪失了自己的價值評估體系。這一課要補上,否則“養生危機”會持續下去,整個中醫體係也將瓦解。

 




根據前述營養調查的結果得知,國人普遍都有營養缺乏的現象。若長期這樣營養缺乏下去,身體的健康狀況也會陸續亮起紅燈。又加上現在大家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嚇得很多食物都不敢吃,這會使得褐藻醣膠營養更不均衡、更快出現缺乏症。
且由於人們的飲食習慣的改變 (喜好、速食、精緻化),以及環境的改變 (食物的營養密度已經大不如前),再加上需求增加 (壓力、污染、毒素…等),都使得我們不容易達到真正的「均衡」與「足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有70%到醫院看病的原因都是因為「營養不均衡」所引起的。所以Donna建議,適度補充由天然食物萃取的營養保健品是需要的,可以彌補飲食缺乏的部份。



體質食療就是根據人的“九種體質”和每天的“ 十二時辰 ”進行的褐藻醣膠食療。體質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九種體質平和質(A型)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氣虛質(B型)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陽虛質(C型)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有時「消費者」會問我:「癌症第四期吃XX會不會好?」,或是「吃XX可以不用洗腎嗎?」,若是「銷售者」對「保健食品」的認知錯誤,告訴「消費者」:「放心,一定會好」那就糟糕了。類似這樣的溝通要非常小心,以免造成「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誤解,當「消費者」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時,買賣糾紛就會產生。正確態度:均衡飲食以及良好的生活型態還是讓身體健康的根本,保健食品是用來彌補飲食當中吃不夠的部分,不能因為吃保健食品就忽略了正常飲食的重要性。另外,保健食品並不是仙丹妙藥,它並不能「治療疾病」,生病還是需要配合醫生治療,而善用某些保健食品可以減少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讓患者在治療期間有較好的體力,提升生活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