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制:以螺距的大小表示。 英制:以每吋沿軸線上所有之牙數表示,與螺距互為倒數。 螺紋線數為單線,旋向為右旋及公制粗牙之螺距,一般皆不標註出 來。 39 機械利益與機械效率不同。機械利益可判斷該機構是否省力: M > 1 時,省力,費時,如螺旋起重機、滑車組。 M = 1 時,不省力也不省時,其目的為方便作功,滾針軸承如定滑輪。 M < 1 時,費力,省時。 機械效率可判斷該機構能源損失多少,其值必小於 1,除非不計摩擦損 耗方能等於 1。 若有數個機械組合使用時,則總機械利益 M 與總機械效率 為: M = M1 M2 M3 ……。 = 1 2 3 ……。 功之原理係指其機械效率等於 1。 當一個螺桿上有兩種不同導程的螺紋,且其螺紋方向相同時,稱為差 動螺旋,適用於微量移動機構,機械利益大;若螺紋方向不同時,則 稱為複式螺旋,可快速移動機構。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選擇題 製造容易,磨損後亦易調整之螺紋為 韋氏螺紋 方螺紋 愛克姆螺紋 美國標準螺紋。 鋸齒形螺紋,有方螺紋的效率,且具有 V 形螺紋之強度,其主要用 途是 雙向重力傳遞 單向重力傳遞 傳送物料 防漏。 通常左螺紋註記時,
此類平台僅提供幾十微米以下的短行程微動位移。 近年來在長行程奈米定位平台的研究以一維居多,且以長行程的粗位移加上微動位 移的兩段式定位為主,而位移量幾乎都以雷射干涉儀進行回授控制。但因雷射干涉儀價 格昂貴,使得線上檢測極為耗費成本且部分平台結構及傳動元件取自工業成品,使得誤 差源無法避免,故定位準確度或精密度約只能達到1μm 至0.1μm。 連座軸承本計劃是使用市面上之 DVD player,並利用其雷射光學讀寫頭製作 DVD 雷射探頭, 以取代售價昂貴之雷射干涉儀,並用來測量定位系統上 X-Y 軸之位移並以 DSP 作即時控 制。此微奈米精密定位平台其精度可達到±250 奈米,如此將可大為降低購置成本,以使 產業界之相關應用更為普及。 壹、緒論 一、 研究動機 在現代化工業中,由於高精度的產品需求,使得加工製程中,對於製造精度的要求 也愈趨嚴格,因此微機電和奈米技術逐漸受到重視,相對的高精度的量測技術也愈顯重 要。近年來,精密工業發展蓬勃,無論是通訊、光電、生物科技、
利用 貫穿螺栓 柱螺栓 帶頭螺栓 自攻螺栓。 固定機器底座於地面上時宜使用 機器螺釘 自攻螺栓 帽螺釘 地腳螺栓。 下列有關墊圈之敘述,何者錯誤? 普通墊圈可增加受力面積 齒鎖緊墊圈具有防鬆作用 彈簧墊圈又稱梅花墊圈 普通 墊圈又稱為平墊圈。 為防止鎖緊的螺帽鬆脫,常在螺帽承面與結合件間置入彈簧墊 圈,精密定位台這是利用什麼原理來阻止螺帽鬆脫? 彈簧所貯藏的能量 接觸面之摩擦力 彈簧之彈性力 彈簧之壓力。 規格為 M15 1.5 30 之螺栓,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外徑 15mm 外徑 1.5mm 節距 30mm 螺紋長度 15mm。 D 為螺栓直徑,則正規級螺栓頭的厚度為 D D D D。 使用螺栓結合機件時,加上墊圈(washer)之功用,下列何者不 正確? 連結材料太軟,用以增加受力面積 增加摩擦面減 少鬆動 表面粗糙,
如圖 6 - 33 所示,又稱為虎克接頭(Hooke's joints)或十字接頭(cross joints),是球面四連桿組之應用。常用於兩軸中心線不平行,且相交 於一點,兩軸心的角度可任意變更之情況下使用,而且極富吸振性與耐 久性;當原動軸以等角速度旋轉,從動軸則以變角速度旋轉,兩軸之轉 速比介於 cos ~ 之間,兩軸心之夾角愈大,轉速比變化愈大,所傳 達的效率也就愈差,且在轉動時會產生扭力及噪音等缺失,因此兩軸心 之夾角一般在 5°以下比較理想,最高不宜超過 30°。如果欲使原動軸與 從動軸之轉速相等,可在兩傳動軸之間另加一中間軸或稱副軸,滾針軸承使其偏 125 6 軸 承 及 連 接 裝 置 位角度相等即可,亦即成對使用,常用於汽車之傳動軸上,如圖 6 - 34 (a)、(b)所示。引擎輸出的動力,由位置較高的變速箱,經萬向接 頭傳遞到位置較低的後輪軸。 ▲圖 6 - 33 萬向接頭 副軸 (a)萬向接頭之安裝 傳動軸 滑動接頭 變速箱 萬向接頭 後軸總成 (b)
則可使用撓性中間聯接物藉其拉力來傳達運動,稱為撓性傳動(flexible transmission)。 撓性中間聯接物有三種,即皮帶(belt)、繩(rope)及鏈(chains),其 中皮帶及鏈最為常見。皮帶之所以能傳動,是利用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力,摩 擦力愈大,其傳達之功率就愈大,如圖 7 - 1 所示,為一對皮帶輪使用皮帶傳 動之情形,精密定位台其中接受動力首先轉動之大輪A,稱為主動輪(driver),另一小輪 B,稱為從動輪(follower)。當主動輪接受動力後,靠輪面與帶間之摩擦力, 將動力經由皮帶傳達至從動輪,從動輪之所以能轉動,亦靠帶與輪面間之摩擦 力,如此循環不已,終將動力順利傳達;但當負載過大而超載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