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有時一個段落裡也會有可以省略不譯的句子。那種句子,如果直譯,通常只會徒增困擾而令人費解

翻譯段落時,如果是口譯,往往會因為聽不清楚或記不得而漏譯一句或兩句。筆譯時,有充分時間,當然不能隨便漏譯。不過,有時一個段落裡也會有可以省略不譯的句子。那種句子,如果直譯,通常只會徒增困擾而令人費解。例如,如果要英譯下面一段中文:該公司決定起用張先生為行銷經理。那真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顯然他們一時已經別無選擇,只好找個乖順的庸才來濫竽充數。在這原文裡,「那真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可以譯成ڊIt is really a caseof letting Liao-hua lead the vanguard because there is no great general inSetzuanڋ,但這種話以及它的典故,洋人懂嗎?這種直譯的話語會不會徒增困擾而令人費解?如果把這句話省去這樣不是照樣通達明白嗎?12.7 翻譯段落時,當然要盡量不增不減,盡量讓譯文完全等同原文的含義與風格,可是在無法同時兼顧到含義與風格的情況下,便要做明智的取捨。例如,英譯下面一段中文時,有辦法顧到押韻的風格嗎?不管當初上帝的用意是何在,不管歷史與傳說是為男或為女開,是因女或因男而精彩,反正自從古代到現代,這個世界好像都是男人在主宰:好像都是由他在決定戰或和、收或授、放或逮;由他在裁定去或留、升或降、買或賣。3在無法顧到句尾的押韻時,當然只好捨棄押韻,只好注意整段的含義及散文的節奏(prose rhythm) 就好。12.8 論文翻譯散文的段落時,是可以權便的捨棄押韻,但翻譯詩歌的詩節(stanza)時,除非辦不到,否則便不好不顧節式(stanzaic form) 以及節式中的韻腳排場(rhyme scheme),因為節式與押韻乃是許多詩歌的重要部分。像Tennyson的名詩ڊThe Eagleڋڪ〈老鷹〉),它是「三行一段」的節式而且「三行aaa 一韻到底」。其第一段,便可譯成這樣: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用彎曲的手,他抓住峭壁,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接近太陽,在孤零的境地。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圈著蔚藍的世界,他站立。4在這翻譯中,同樣三行一韻到底,只是每行的音節數由原文的8 變成譯文的10 而已。
 


學英語,是一輩子的事,只要有心,在台灣、不出國,還是可以把論文翻譯學好。全世界第一個托福考試滿分的人許章真先生,沒有出過國,不但英語非常流利、標準,還用英文寫了好幾本書,令看過他寫的書的美國教授大為驚異!我也看過幾個英語非常好的人,也沒有出過國。所以,認為必須到英語系國家留學或游學才能學好英語,是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藉口。只要有錢,要出國唸書不難,因為幾乎每一個英語系國家都急於爭取留學生或遊學生,把這些學生視為肥羊。
所以,到英語系國家唸書或生活,還是不肯下工夫學英語,只是徒然浪費金錢而已!問題是,台灣的學生,是怎麼運用自己每天的時間?英文不好的人,每天用多少時間學英語?大陸的學生,可貴的不僅是他們的英語水平遠遠比台灣的學生高,更難得的是,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學好英語是他們僅有的出路之一,所以他們努力地學英語,有的甚至邊吃飯還邊背單字,或是在零下二十度的清晨,起床聽英語教學廣播、朗誦英文文章和背生字、片語!
 



5.4 在〈關於莎士比亞的翻譯〉一文裡,梁先生告訴我們許多有關他譯莎的訊息,其中有關策略與方法的部分,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點:1.他選擇W. J. Craig 所編的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為原文。2.他把莎劇裡的「無韻詩」全譯成散文。3.他保存原文的標點符號,譯文以原文的句為單位,逐句比對而翻譯。4.他既不要逐字直譯,也不要整句整段意譯。5.他盡量按實際讀音來譯外國的人名、地名,不將它改為中國式的人名、地名。6.碰到無法翻譯的雙關語,他便加註解以為交代。7.文字有原義、引伸義、假借義、舊義等,他要弄清楚其真義才翻譯。合起來,他要把莎劇譯成「能讀」就好,而不一定要「能演」。的確,梁先生是根據這些策略或方法來翻譯莎士比亞的。5.5 由這個實例,我們可以看出:翻譯的策略首先包括原文版本的選擇。有的作品會有若干版本的原文,不同版本的原文可能有不同的文字與內容。根據的原文若有不同,產生的譯文自然也不一樣,而不一樣的譯文或許就會影響到翻譯所要達成的目的。一般而言,譯者會選擇根據一個最精確、最常用、最好譯、或最如何的版本來翻譯,但有時也會採用「以某版本為主,另參考其他版本」的策略。其實,有翻譯社根本不根據真正的原文來翻譯,為的可能是個人的方便或某特殊因素。例如,翻譯《罪與罰》時,不根據俄文的原文而根據英文的譯文,可能是因為譯者看不懂俄文。又如,翻譯《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時,不根據原作者史衛夫特(Swift) 的原文,而根據某簡易的改寫版本,可能是為了把它當兒童文學而譯給小孩子看。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