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台灣 2008 年液晶電視產業的出貨規模約為 1,932 萬台,與 2007 年相比較

市場力量大客戶與上下游互動、產品即時上市(Time to Market)、標準規格的主導能力(市場預測能力)。(三) 產品功能高傳真色彩影像處理、高動畫品質表現、多樣性輸入端。而 LCD-TV 面板關鍵因素則包括次世代投資動機、上下游供應鏈、價格競爭力、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色域、視角、反應速度)等。第三節 產業生命週期LCD 面板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發展成大者恆大的產業競局,加上主要應用產品已逐漸從產品生命週期成長期邁向成熟期,遂造成整體產業競爭態勢更形嚴峻。根據資策會 MIC 的資料表示,台灣 2008 年液晶電視產業的出貨規模約為 1,932 萬台,與 2007 年相比較,整體成長率已有逐漸趨緩的情形。雖然台灣已經囊括全球七成以上的液晶監視器製造,但液晶電視則只有約兩成的製造佔有率,儘管台灣品牌在液晶監視器上已有全球兩成以上的市佔率,但對液晶電視的銷售卻無特別的加分效果。雖然液晶電視銷售目前是市場的主流,但在龐大市場商機背後,台灣液晶電視製造代工量的勢力發展,遲遲無法搶食這塊市場大餅。目前液晶電視維修已朝大尺寸需求方向持續前進,品牌業者為獲取更好的利潤,朝更大尺寸液晶電視發展也已成趨勢,配合大尺寸液晶電視價格降低,讓 40 吋等級電視的市場規模快速竄升。但是當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品牌業者獲利卻無法同步提高。所以品牌業者改變策略,改將產品報價一次降足、一次到位的方式促銷產品,寄望經此讓經濟規模更快速擴張,達到穩定或提升獲利的目的;致使其他品牌同業也因此不得跟進,使得價格戰的結果讓業者的競爭更陷入無底的深淵。但因業者間的相互競爭,讓液晶電視產業更快速發光發熱,對消費者而言卻是好事一件。液晶電視與歸屬於資訊產品的顯示器所面對的市場需求性質不同。一般家庭的電視使用期限約 5~7 年,所以電視並不是需要持續昇級的產品,此外,電視需要光電與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液晶電視的機構設計與可靠度要比資訊產品嚴謹許多,影像處理技術也需要較深的技術投入。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2004 年顯示技術的發展,由於 TFT-LCD 開始取代 CRT 成為桌上型電腦和電視維修兩者最大顯示市場的主流技術,加上 TFT-LCD 在筆記型電腦以及手機螢幕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毫無疑問的,TFT-LCD 成為顯示市場的主流技術,也帶動了液晶產業的進展。LCD 技術的應用重點從 PC 市場轉向 LCD TV 市場,主要是因為 LCD TV 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利潤空間也較大。圖 2 TFT-LCD 發展歷程液晶產業景氣循環第一波由 NB 帶動,第二波成長則由 LCD Monitor 取代傳統 CRT,第三波的成長則是 LCD TV 取代傳統 CRT TV。根 據 Digitime 資料顯示,LCD 取代 CRT Monitor 其價格比達 2.5 倍時即快速起飛,但由於 TV 是屬於家電產業,其消費型態與 IT 產業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更換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有 STB的替代性,使得 LCD TV 的更換速度低於 PC,但其成長趨勢卻是一致,若價格下降速度持續加快,LCD TV 取代 CRT 的速度則可望再提升。雖然推出多年的電漿電視(PDP TV)仍為 LCD TV 主要競爭對手,但其滲透率一直無法突破 10%,使得 LCD TV 已呈現居上的態勢,且與 PDP TV 的主戰場已由 40~49 吋提高到 50 吋以上,顯然 PDP TV 的市場持續受到 LCD TV 的擠壓。根據過去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經驗來看,當新產品滲透率超過 10%,應可確定為未來產品的主流規格,配合 G6 與 G7.5 代廠量產,可望快速排擠 CRT與 PDP 的主流規格,加上 HDTV 電視機的比例逐年提高與數位廣播內容的普及,LCD TV 的解析度最能符合數位廣播與 HDTV 的需求,預期全球 LCD TV 在未來的 3~5 年內滲透率可快速攀升到 50%以上。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