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耗電量液晶電視勝出電漿電視的耗電量要比液晶電視還大,一般來說相近尺寸的機種相比

面板的不同主要在亮度、視角、反應速度與對比度上。在高畫質影像的取得上,在迴路設計上,液晶電視運用傳統利用於映像管電視 維修上的Y/C分離迴路,以增加影像景深的銳利度。所以液晶電視絕對不同於電腦用液晶螢幕。顯像方式完全不同液晶電視的顯像原理是透過背面的背光模組進行發光,再由電晶體控制每個像素液晶分子的透光程度。電漿電視的平均使用年限較液晶電視短,約20000至30000小時,之後亮度就會降到原來的一半左右,如果以每天觀看電視8個小時計算,約是7-10年。二者的優缺點比較:耗電量液晶電視勝出電漿電視的耗電量要比液晶電視還大,一般來說相近尺寸的機種相比,液晶電視大約只有電漿電視的40%的耗電量,同時也讓液晶電視比電漿電視散發出較低的熱量體積與重量液晶電視勝出。耗電量:液晶電視<電漿電視 40%重 量:液晶電視<電漿電視 25%厚 度:液晶電視<電漿電視 40%壽 命:液晶電視>電漿電視 2倍液晶電視可以做得比同尺寸的電漿電視更輕,更薄,而且差距還蠻大的,液晶電視比電漿電視的厚度大約是縮減了40%,重量則是大約縮減了25%,更適合於裝潢空間的掛壁使用。使用壽命為液晶電視勝出目前電漿電視受限於螢光體的材料,使用壽命大約是20,000-30,000小時[屆時畫面亮度會衰減約剩一半],而液晶面板本身壽命大約是50,000-60,000小時因此挑剔的用家只要每20,000小時左右更換一次液晶電視的背光模組,又可以繼續使用,電漿電視則是使用約20,000-30,000小時[每天平均觀看8個小時,大約是7~10年之後],就必須舊換新了。
 


各國液晶電視維修產業比較台灣 日本 韓國 中國電視品牌發展現況中、小品牌多,但知名度不足世界性品牌 世界性品牌 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主的本土品牌面板技術關鍵技術仰賴日本,但積極發展自有技術掌握關鍵技術、原材料以及零件上、下游整合完整 後起之秀,技術開發居4國之末面板產量大型面板佔世界第二,六代廠進入量產策略性向台灣採購為主,現亦有Sharp八代廠目前產能居世界第一;三星、樂金名列世界前兩大以五代廠為主,但仍無法自足發展策略產業傾向垂直或水平分工,採代工訂單與自有品牌並行策略轉往高階品、品牌、關鍵零組件,和生產設備,以及原材料等方向發展以學習並超越日系品牌為策略目標政策優惠,積極吸第二節 台灣LCD TV產業SWOT分析以下針對台灣 LCD TV 產業進行 SWOT 分析,對於外競爭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做介紹。(一) 優勢(Strength)(1) 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強由於國內家電產品的消費市場有限,因此企業的生產製品都以全球化為訴求,所以企業的決策與應變能力都必須隨著生產技術與市場的變化而有所變動。此外,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的大企業而言國內的液晶電視業者只能算是中小企業,公司組織的規模相對的較小,因此公司在做重大決策的時程上及更改策略的決定上都較日韓來的快速與有效率。此點對於目前在材料、設備與量產技術上都還在不斷研發與改善的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若公司在一開始的研發方向或採買的設備不對時,企業必須能快速且有效的做決策改變方向,如此則可避免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2) 人民素質高,工作配合意願高且責任心強國內目前最大的資產在於人才的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及員工的工作配合度高且責任心強。這些特質使得公司在發展新興科技與產業時都能很迅速的學習國外的技術並達到一定的水準。因此許多國際企業都在台灣設有分公司或研發據點,一旦該公司有新技術或產品,台灣即成為其最佳的技轉與量產中心。
 


目前全球資訊工業產品出貨之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新興國家如中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度等地,由於當地政府為提升資訊基礎建設以帶動經濟起飛,所衍生之產業政策帶來強大的電腦設備採購需求,將會支撐全球資訊工業之持續成長,預估2009年需求約有1億4,050萬台,年成長率仍有7%。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效應日漸擴大,2008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的滲透率已逼近五成,預估2009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上將首度超過桌上型電腦,滲透率將超過五成。筆記型電腦加速普及的主因包括筆記型電腦低價化,提高消費者選購筆記型電腦的意願;兩者效能差距縮小,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硬體配備和效能差距逐漸拉近,獲得一般消費者、企業用戶及電腦玩家的青睞;還有行動運算平台蓬勃發展,自從Intel推出Centrino運算平台後,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上網功能,突顯筆記型電腦與49 PIDA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桌上型電腦在「可攜式」便利性之差異,而內建WiMax技術的新一代筆記型電腦上市,將可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筆記型電腦面板以寬螢幕為主流,在2008年已達約93%比重,而2009年將可接近97%;相較液晶電視維修與液晶監視器,16:9面板在整體筆記型電腦滲透率則約為8%,預估未來將大幅成長,至2009年16:9面板比重約為39%,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在尺寸方面,仍以15.4吋、16:10寬螢幕機種為主流,其次為14.1吋、16:10寬螢幕。此外,韓國三星、LGD、台灣友達、奇美、華映及中國京東方等面板廠在2008年下半年陸續推出13.4吋、14吋、15.6吋及16吋一系列16:9筆記型電腦面板,2009年將陸續可見到18.4吋與17.3吋之16:9尺寸產品。估計2008年15.4吋到16吋之寬螢幕面板將占整體筆記型電腦的50%,14.1吋面板則約達25%,未來兩者仍將為筆記型電腦之主流。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