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修理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9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面板價格下滑迅速由於面板產能與良率不斷提昇、生產世代不斷增進,使得大型液晶面板價格下滑迅速,這也使得液晶電視的價格也隨之下降,可預期將帶動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興趣,進而增加銷售量。(四)
威脅(Threat)(1)
日、韓、中廠商的威脅目前台灣發展液晶電視產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日本與韓國,無論在品牌知名度、投資額、技術、量產與良率上都無法與之比擬,此外中國廠商夾帶充沛人力與廣大市場對台灣廠商也是一大威脅。因此如何與日、韓、中三國相關產業進行競合關係,以謀取本國產業最大利益也是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2)
替代產品的威脅液晶電視維修的替代商品主要是
PDP TV、RP TV、CRT TV,其中 CRT 雖然技43術成熟,但目前發展到 38 吋即受限於體積與重量,而無法向上發展;RP TV
在尺寸及價格上具競爭力,但其技術尚未成熟;PDP TV
目前在大尺寸電視市場上較液晶電視有優勢,但目前液晶面板廠商都非常積極地朝向第六、七代廠擴建,因此在未來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且對同尺寸的 PDP
具有非常大的威脅。(3)
潛在進入者增加由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看好,導致原有資訊廠商與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進入該市場以搶食大餅,並動輒以削價競爭,此舉對產業發展與現存廠商生存甚為不利。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