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

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電視修理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
 


潛在進入者增加由於全球液晶電視維修市場需求看好,導致原有資訊廠商與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進入該市場以搶食大餅,並動輒以削價競爭,此舉對產業發展與現存廠商生存甚為不利。綜合上述,台灣液晶電視產業優劣勢以及機會和威脅之 SWOT 分析整理,表 12 台灣液晶電視產業 SWOT 分析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強工程技術人素質高具成熟的高科技產業基礎勞動報酬競爭力較日為佳與中國合作及行銷中國市場之優勢產業結構不完整廠商研發投資經費相較日、韓低無法掌握重要關鍵技術品牌知名度相對劣勢全球行銷居於劣勢先進廠商的專利障礙機會 Opportunity 威脅 Threat產業正值成長期全球市場需求量大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面板價格持續下跌日、韓、中廠商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潛在進入者增加資料來源:陳勝強(2005第九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前景分析第一節 我國目前面臨的產業問題台灣面板業市佔率快速衰退,主要可歸咎於二項原因-匯率與品牌。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外債極高的韓國面臨極大的壓力,外資大舉匯出,韓元一年多來大幅貶值,台幣兌換韓元的匯率,從 2007 年 5 月高點以來,至今年 11 月韓元已經貶值 51%。
 


從出貨金額來看,由於消費者仍對經濟復甦與否存有疑慮,多數消費者只對低價產品感興趣,因此所有應用技術電視出貨金額都是下滑的,如表 7 所示。表 7 2009 年第三季全球電視出貨按應用技術別出貨量與成長率(單 位:千 台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第二節 各主要Players的市場佔有率2009 年全球電視品牌出貨金額排名、市占率與成長率,如表 8 所示,以出貨金額看 Samsung 仍是全球電視出貨金額最高的廠商,並且連續 15 個季度居領先位置,不過競烈競爭之下,第三季出貨金額市佔率較上季下滑 1%至 21.9%;LGE 自第一季超越 Sony 排名之後,已連續兩季居第二名, 不過市佔率微幅下滑至 12.9%;以出貨金額來看,Sony 排名第三,同時市佔率下滑至 10%以下。32表 8 2009 年第三季全球電視品牌出貨金額排名、市占率與成長率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目前全球主要液晶電視品牌廠商都集中在亞洲,包括:三星(SAMSUNG)、索尼(SONY)、夏普(Sharp)、樂金(LGD)等。而以往這些品牌廠商向來對於將液晶電視製造外包都不太熱衷,主要是他們都擁有垂直整合的優勢。不過,根據 iSuppli 在 2008 的研究,許多亞洲液晶電視品牌商,為了面對未來可能的經濟情勢,開始陸續開始增加液晶電視外包的比重,主要是外包給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及 ODM 廠商。全球前五大液晶電視品牌商除了飛利浦之外,其他四家液晶電視維修廠商:三星、索尼、夏普、樂金長期以來主要都是採取自行生產的方式,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外包給合約製造商的比例相對來說很低。例如:索尼約有 91.5%的液晶電視都是自行生產,而其他 8.5%的液晶電視則是外包給許多 ODM 廠商,包含瑞軒、佳世達、冠捷、緯創等。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