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在 1888 年,一位奧地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4利的植物學家 F. Renitzer 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圖一 液晶顯示器構造>第一台可操作的 LCD 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 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 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 LCD。 1970 年 12 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 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註冊為專利。 1969 年, 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較差的 DSM 型 LCD。三、彩色顯示原理:LCD 技術也是根據電壓的大小來改變亮度,每個 LCD 的子圖元顯示的顏色取決於色彩篩檢程式。由於電視修理液晶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用濾色片產生各種顏色,而不是子圖元,子圖元只能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強度來調節灰階,只有少數主動矩陣 顯示採用類比信號控制,大多數則採用數位信號控制技術。大部分數位控制的LCD 都採用了 8 位控制器,可以產生 256 級灰階。每個子圖元能夠表現 256 級,那麼你就能夠得到 256×3 種色彩,每個圖元能夠表現 16,777,216 種成色。因為人的眼睛對亮度的感覺並不是線性變化的,人眼對低亮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這種 24 位的色度並不能完全達到理想要求。工程師們通過脈衝電壓調節的方法以使色彩變化看起來更加統一。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意想不到的是,4K電視比預想中的還要火熱,随着4K電視價格的步步下探,39英寸就已經有4K超高清電視版本,1080p電視在這一年正式與“高端”二字絕缘,2014年新推出的OLED電視也已經採用4K解析率設計。三星推出曲面UHD——HU9800電視系列,液晶電視也可以曲面顯示令不少消費者感到驚愕,事實上2013年8月份,索尼已經在杭州全球首發S990A曲面液晶電視,只不過解析率並未實現4K。在三星的引領下,各大品牌都有推出曲面液晶電視產品,不過態度比較謹慎,曲面電視的未來目前也難以下定論。 2015年:量子屏QLED延長液晶電視壽命儘管三星擱淺了OLED電視計劃,但LG則一直推行OLED戰略,對於其它電視品牌還好,對於三星而言,一旦LG OLED TV戰略推行成功,市場引領者的角色就難免尴尬。為此,三星將會在2015年推出量子屏QLED電視產品,簡單來說,QLED量子屏功耗僅為WLED背光的一半左右,畫質表現更為出色,如此一來,OLED與液晶產品之間的成本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似乎再給LG出難題。所幸的是,LG一直奉行兩手抓兩手硬的策略,液晶電視絲毫不放鬆,憑藉IPS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LG液晶電視在市場中的表現極為強勢。與此同時,LG也在竭力推行OLED TV戰略,一心想要成為OLED電視的引領者,這種“即把當下的錢掙到了,又把未來的路鋪平了”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寫在最后:陰極射像管受限於體積問題,很難實現大尺寸,因而被市場淘汰。等離子電視技術更先進,但不够開放,專利技術多數掌握在松下手中,迫使電視維修廠商只能把中心放在液晶電視身上,加上液晶電視没有燒屏風險,並且在解析率上占據優勢,很輕鬆就赢得了與等離子電視之間的戰爭。液晶電視上市至今,大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在確立市場領先地位之後,主要經歷了WLED背光升級、互聯網電視、智慧電視、4K電視、曲面電視等發展軌迹,2015年不可避免的要往量子屏QLED方向發展(很快我們會為大家深度解析何為量子屏QLED技術,敬请期待),前途一片光明。儘管OLED電視技術更為先進,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液晶電視或許還能統治下一個10年。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