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就會產生隔離。最後一個納入模式是邊緣化,發生在一個移民者既不和宿主國家文化往來

四種納入方式為:1)整合(integration);2)同化(assimilation);3)隔離(segregation);以及 4)邊緣化(marginalization)。分別說明如下:若一個移民者既維持和原來國家文化的聯繫,同時也和宿主國家互動,這種就稱為整合策略。倘若一個移民者拋棄了和原有文化的聯繫,全心擁抱宿主國家的文化的話,就是一個成功的同化。比利時木地板但若是一個移民者拒絕支配社會的文化、只願擁抱原有國家的文化時,就會產生隔離。最後一個納入模式是邊緣化,發生在一個移民者既不和宿主國家文化往來,也不和原有國家文化互動的情況下。其中,比較值得考慮的是整合和同化兩個模式。7-14 瞭解當代比利時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團體包含外國人、外勞(guest worker)、移民者、外來民(allochtoneous persons)以及少數民族,卻沒有資料顯示勞動移民者和尋求政治庇護的人也包含其(Lemon & Pang, 2004, p.11)。
 


一般相信在弗拉芒區的族群認同瞭解當代比利時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一定高過比利時的國家認同,因此才會出現分離或是獨立的訴求,然而結果卻頗令人驚訝。只認同弗拉芒人的比例只佔 7.4%,而雙重認同中偏重於弗拉芒人認同佔 23.9%,兩者相加只佔 31.3%,未達 1/3。另一方面只認同比利時人的比例為 11.9%(大於弗拉芒人的單一認同),而雙重認同中對比利時人的認同超過半數(42.8%+14.0%)。可見比利時木地板的國家認同仍然大於弗拉芒的族群認同。表一、弗拉芒人與瓦龍人對區域與比利時認同比較,2003(百分比)弗拉芒人 瓦龍人只認同弗拉芒人/瓦龍人 7.4 3.6認同弗拉芒人/瓦龍人大於比利時人23.9 8.3認同弗拉芒人/瓦龍人等同比利時人42.8 39.1認同比利時人大於弗拉芒人/瓦龍人14.0 18.2只認同比利時人 11.9 30.8資料來源:Billiet, et al. 2006:916在瓦龍區方面,雙重認同佔最多數(39.1%),單一族群認同只有 3.6%,比利時的國家認同遠超過半數(39.1%+18.2%+30.8%)。另一項調查則可提供我們瞭解兩大族群不同層次認同的時間演化(表二)。瓦龍族群的認同分散成法語社區與瓦龍區域兩項認同,因此對瓦龍的區域認同不像弗拉芒那般強烈,而且瓦龍人對比利時的國家認同穩定地成長(從 54.3%到67.9%)。


其中TLTV與SW都分別具備合法性認證(VLO)與守法性認證(VLC)兩階段性驗證服務,Proforest將此七個驗證系統的木材合法性定義對應前5大要項,且將第五項進一步切割成「遵守貿易與出口程序要求」以及「遵守國際公約,例如國際勞工組織公約(InternationalLabour Organization, ILO)、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CITES等」,形成六項標準,對應結果如表2。可看到除了SW 與TLTV的VLO,其餘5個自願型合法性認證機制基本上都涵蓋了此6項標準。相對上,VLO僅提出遵守所有關於當地國家級與地方級的森林資源管理法,未擴及勞工、福利、衛生等其他層面的法規,所以在第二項的表現上僅屬於部分包含。然而兩個VLO之間亦有有些許差異,TLTV的VLO並未特別強調必須遵守貿易與出口程序要求,比利時木地板僅規範不得違反相關的國際公約,可算是最簡易之驗證機制。綜上所述,無論是國家型或自願型合法性認證機制,對於合法木材的定義大抵包含了這5或6項標準。結語永續林業應體現對環境與社會負責的森林管理及貿易,木材合法性只是實踐此終極目標的前置作業,未來期許產業能超越法治規範,自發地保育森林並為下一世代留下資產。現階段而言,合法的木材貿易已成為林產業的表1 各方木材合法性定義比較Proforest FLEGT VPAs EUTR 英國、丹麥、比利時與荷蘭TPP合法的伐採權。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