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總合概況」強調參與全球文化政策建立的過程,強調不分區、橫面向、跨部門的想法。不僅開放給橫跨各個層級所有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參與者,也開放給所有的文化重要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獲邀提出書面的文價。主題會議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組織而成,其目的包括:文化手段的加強,比利時木地板使各層級威權間責任與權限的較佳區分;強調品質;對藝術家在大眾空間定位的加強;彈性多樣的發展,增進不同藝術類型間的連結;增進文化、教育、媒體、和社會間的連結,強調自發性,跨領域計畫,業餘和專業間合作的重要性;行政管理的提升;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與穩定;觀眾以及觀眾多樣性的發展;保證不同地理和社會經濟環境都有近用性,其他像是創造力和傳播方面、民眾參與度的發展亦不可或缺,以及人類尊嚴和人本主義的保護等等(Council
of Europe, 2007, p.19)。
推出這項拍賣品的賣家,是位曾擔任過新聞記者的老師Gerrit Six。他有感於比利時自 6 月 10
日聯邦議會改選結束以來,贏得最多席位的政黨一直無法聯合其它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在這種「無政府」狀態即將滿 100 天(9 月 18
日)前,他決定上網「賣國」,除了希望凸顯問題吸引各方注意外,更重要的是他想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比利時木地板是有價值的(Belgium
is
valuable)。2三、事件背後上述兩個事件顯露出比利時的國家認同問題的挑戰,當然也表現出比利時人處理嚴肅問題特殊方式的一面。認同是人類的天性,同時認同也可以是最惱人的問題。因為認同是人類在群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感覺,每個人都不願被遺漏,也不願被孤立,更重要的是歸屬感的滿足較容易帶來安全感。認同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重要過程,透過認同在同一群體開啟和強化對「我」的認知,同時也透過認同在不同群體中定位出「我們」與「他們」。因此,人類有了性別、宗教、社會生物、種族、階級、民族、和文化等認同,這些認同深深地影響每個人的行動,也是認同力量的重要來源。在這個講究認同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充滿認同的危機與契機。每天我們翻閱報紙,在各種版面都可看到與認同相關的新聞或是宣傳。認同感的興起與冷戰結束後全球化的風起雲湧密切相關,各地區各民族的民族主義浪潮高漲,加上全球化後全球移民(含合法與非法)的興盛,在接受外來移民的同時,原本的優勢民族必須同時面對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挑戰,種族衝突或是屠殺是極端不幸的回應方式與結果。
文化互換性和文化多樣性被視為所有文化部門的挑戰。文化法令為社會藝術組織提供了結構上的長期補助,支持中心也就緒準備推動文化多樣性。而所謂的「在地文化政策法令」(The
Local Cultural Policy Decree)則聚焦於文化多樣性的推動,亦與特定目標團體一起為文化中心和社區中心工作。此外,2004-2009
的「文化、青年和運動」政策文件,法蘭德斯地區的文化部長宣布了一個行動計畫,以刺激文化、青年和運動部門能夠進行跨文化(intercultualisation)。其中,以提升社會凝聚的「社區精神」(Community
Spirit)7-8 瞭解當代比利時木地板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被視為是「2004-2009 之文化、青年與運動」此政策的主要核心理念。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