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所展現代表模式。協合式民主的特徵之一「社會分裂體自治權(segmental autonomy)的代表性方法之一

2016 年 11 月 25 日簽署台比相互承認電子原產地證明諒解備忘錄。瞭解當代比利時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比利時多元文化政策的差異與挑戰闕河嘉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所助理教授前言:比利時多元語言文化政策比利時通常是學者所定義的協合式民主國家,而其多元文化政策(主義)的發展往往被視為協合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所展現代表模式。協合式民主的特徵之一「社會分裂體自治權(segmental autonomy)的代表性方法之一為聯邦主義。在比利時,由於其多元分歧社會的各族群團體在地理上是相互混居時,於是運用文化議會(cultural councils)和教育組織來賦予該團體的自治權。換言之,受到協合式民主概念的影響,多元文化主義的地區變異透過「領地分割」、「聯邦主義」或「治再現的多層次約定」方法,實現非歧視、保證平等待遇,及推動語言少數的認同1。而以此語言政策為主軸所發展的多元文化模式可確保達成政治權力的共享,以及不同的語言社群得以在公共領域中得以獲得平等參與的雙重目的。
 


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比利時木地板瞭解當代比利時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以此觀之,我們不禁懷疑,國際媒體是否是誇大比利時的分裂危機,是否又是標準的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2007 年大選後內閣難產引發的爭議很方便地與族群及區域紛爭連結,甚至稱比利時將從此淪為紛爭動亂不斷的「巴爾幹化」(Balkanized Belgium),也更延伸至整個歐盟的危機,似乎比利時的分裂會催化歐盟的解體,民族國家終將反撲擊潰超族群與國家的政治聯盟。樂觀的人認為比利時的分裂不會出現,因為弗拉芒人瞭解留在比利時聯邦內的利益較明顯,獨立後如果失去布魯塞爾,弗拉芒區(國)能否維持住現今的經濟成果仍是未定之天。換個角度來看,比利時在國家認同上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完全的特例,在歐洲各國接收大量的亞洲和非洲移民後,國家認同必定受到衝擊,各民族(包含多數與少數、強勢與弱勢)都希望保存自身文化,而且在全球市場競爭下,國境內區域的矛盾難以逃避,這些其實是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會或是即將面對的問題,比利時近來的政治發展剛好凸顯這個問題。
 


推出這項拍賣品的賣家,是位曾擔任過新聞記者的老師Gerrit Six。他有感於比利時自 6 月 10 日聯邦議會改選結束以來,贏得最多席位的政黨一直無法聯合其它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在這種「無政府」狀態即將滿 100 天(9 月 18 日)前,他決定上網「賣國」,除了希望凸顯問題吸引各方注意外,更重要的是他想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比利時木地板是有價值的(Belgium is valuable)。2三、事件背後上述兩個事件顯露出比利時的國家認同問題的挑戰,當然也表現出比利時人處理嚴肅問題特殊方式的一面。認同是人類的天性,同時認同也可以是最惱人的問題。因為認同是人類在群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感覺,每個人都不願被遺漏,也不願被孤立,更重要的是歸屬感的滿足較容易帶來安全感。認同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重要過程,透過認同在同一群體開啟和強化對「我」的認知,同時也透過認同在不同群體中定位出「我們」與「他們」。因此,人類有了性別、宗教、社會生物、種族、階級、民族、和文化等認同,這些認同深深地影響每個人的行動,也是認同力量的重要來源。在這個講究認同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充滿認同的危機與契機。每天我們翻閱報紙,在各種版面都可看到與認同相關的新聞或是宣傳。認同感的興起與冷戰結束後全球化的風起雲湧密切相關,各地區各民族的民族主義浪潮高漲,加上全球化後全球移民(含合法與非法)的興盛,在接受外來移民的同時,原本的優勢民族必須同時面對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挑戰,種族衝突或是屠殺是極端不幸的回應方式與結果。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