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通常既成道路在都市計畫圖上會標示出來,但在地籍圖上則不會標示,寬度多為6米,亦有2米或3米的寬度。既成道路的要件是必需此道路已通行10-20年之久, 有兩戶以上的人在通行此道路。 其意指私有土地若供公眾通行數十年有餘

 將能有效改善瑞穗生活圈之聯外交通,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滿足該區域未來整體發展 需求。因此,對於環境、道路用地節能減碳、生產、生活、城鄉文化等指標,均有正面效益。 整體而言,本案對國家永續指標正面效益大於負面效果 ,對提升國家永續發展評估績 效整體水準有正向幫助。 3.國土計畫:本計畫最直接的貢獻為疏解計畫範圍南、北端交通要道相距約 9 公里且縣道 193 線 81K~83K 段路寬僅約 6M,以致車輛繞行距離長且不易會車等問題,降低本區 動線繞行問題,並減少在地居民、觀光遊客之旅行成本,另本案路線在勘選上已避開 相關重要開發計畫,所需用地確屬必要且已縮減至最小之範圍,經檢討與國土計畫並 無扞格之處。

● 自來水(地面水) 使用自來水道路用地灌溉不需鑿井取地下水,確實方便許多,但抽地下水只需電費不用水費,而自來水卻需要水費,農業用水如此龐大,就有民眾私自接水,來避掉水費,但需注意這會有「竊水罪」的問題,最重可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喔! 向水資局申請自水,流程如下: →需確認附近有無自來水管線可供接水,否則單獨接水成本會很高 →農地上需有「門牌的建築物」才可向水資局申請供水 →建築物不一定要是農舍,可以申請蓋「農業資材室」、「農機室」,比申請蓋農舍容易。 →向水資局提出「地面水水權登記申請書」檢附農業用水證明及相關文件 註:一般缺水的地方,大部分也缺電,需再跟台電公司申請用電。

三、私設道路:供公眾通行或供公眾通行未達20年或供特定人士(如社區居民)通行之自行留設的私人道路,無論在都市計畫圖或地籍圖上都沒有標示,可能只有在建築執照中會有標示。 透過專業的寬頻房訊道路用地團隊,我們可以提供您相對合理的操作建議,寬頻二十年來建構了完整不動產諮詢與買賣服務,除了創業初期深耕於法拍屋市場外,近年來也與各大建設公司達成數百筆建案商業合作,透過具備穩定經營能力的寬頻房訊來進行公共設施保留地處分,能讓您的道路用地收益最大化。 訂定「臺北市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及用地徵收審查基準」,並自九十二年二月一日起實施。 臺北市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及用地徵收審查基準 一、臺北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使臺北市(以下簡稱本市)都市計畫道路開闢暨用地徵收審查有所依據,特訂定本基準。 二、都市計畫道路之開闢,以未達都市計畫道路寬度,並以完整街廓為範圍。但因財源問題,無法以完整街廓設計施工,而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得以打通阻塞路段方式開闢: (一)因少數建物、圍籬、圍牆、溝渠、墳墓或其他障礙物阻塞造成交通瓶頸者;且其阻塞路段,其長度未超過該街廓段都市計畫道路寬度之五倍或同一街廓全長四分之一者。 (二)不符合前款規定,但因地區發展、公共安全及交通需求等因素而有急迫開闢必要者。

(1)年滿二十歲或已結婚(2)申請人之戶籍所在地及其農業用地,須在同一直轄市,且取得土地及戶籍 登記皆需滿二年。 (3)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0.25公頃(約756.25坪、2分半地) (新農地權狀面積:2500平方公尺含以上得以申請/原地主舊農地89年1月28前取得則不在此限仍得申請) (4)申請人需為所有權人,且無道路用地自用農舍。(5)農舍之興建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 符合以上條件的農地,即可提出建蓋農舍申請,且為了確保農舍,是為農業使用與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主管機關會嚴格審查申請案件是否符合規定。 所以若想蓋農舍,在買農地前最好先問清楚該地是否符合興建資格哦!

依據建築法第48條:直轄市、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應指定已經公告道路之境界線為建築線。但都市細部計畫規定須退縮建築時,從其規定。前項以外之現有巷道,直轄市、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認有必要時得另定建築線;其辦法於建築管理規則中定之。由此可知: 一、計畫道路:(地籍圖上有顯示,但尚未施工)為已經都市計畫公告的道路,在都市計畫圖及地籍圖上均有標示;而都市計畫道路最小為4米,再次即為8米以上的道路。道路用地於民國69年「都市計畫法」通過施行前,政府開路都未予補償,所以道路用地的所有權人都是私人持有,當「都市計畫法」施行後,政府新闢馬路皆依法補償之。 二、既成道路:(地籍圖上未顯示,但已是現有道路) 就是現有巷道,為具有公用地役權的私有土地,通常既成道路在都市計畫圖上會標示出來,但在地籍圖上則不會標示,寬度多為6米,亦有2米或3米的寬度。既成道路的要件是必需此道路已通行10-20年之久, 有兩戶以上的人在通行此道路。 其意指私有土地若供公眾通行數十年有餘,道路用地且便道所有權人從未禁止,應認為已有公用地役權關係存在,可經當地鄉鎮公所將該通路編為既成道路。便道所有權人雖保有所有權,依法即不得訴請收回土地,亦不得違反供公眾通行的目的而為使用。以目前國内多達1.6萬公頃的公設用地(含道路用地),政府根本無財源徵收,因此既成道路原則上是不徵收的。既成道路已供公眾使用數十年,所以土地所有權人雖擁有土地所有權,但不能把土地圍起來不讓公眾通行。既成巷道之認定應以供公眾通行為要件,並應有民法第787條規定之必要通行權及民法第851條、852條規定因時效而取得通行之地役權。又地役權之時效取得期限,應依民法第772條規定意旨,並準用民法第769、770條規定辦理。 公眾通行巷道之認定係依台灣省建築管理規則第4條規定辦理,且依行政法院76年6月判字第1077號判例釋示:「巷道必須供公眾通行20年以上,始構成公眾通行道路,又所謂公眾通行乃指供2戶以上通行之謂,依台灣省建築管理規則第2條規定,係為辦理建築線指定及申請建築之使用,並無涉及民法787條「袋地通行證」、788條「開路通行權」糾紛,若巷道如確屬該戶唯一出路,應請協調土地合併或循司法途徑解決。 既成道路符合一定要件而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者,其所有權人對土地既已無從自由使用收益,形成因公益而特別犧牲其財產上之利益,國家自應依法律之規定辦理徵收給予補償,各級政府如因經費困難,不能對上述道路全面徵收補償,有關機關亦應訂定期限籌措財源逐年辦理或以他法補償。若在某一道路範圍內之私有土地均辦理徵收,僅因既成道路有公用地役關係而以命令規定繼續使用,毋庸同時徵收補償,顯與平等原則相違。至於因地理環境或人文狀況改變,既成道路喪失其原有功能者,則應隨時檢討並予廢止。 依據土地稅減免規則第9條規定,無償供公共使用之私有土地,經查明屬實,在使用期間內,地價稅或田賦全免。但其屬建造房屋應保留之空地部份,不予免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