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凹槽摩擦輪之夾 角以 30°~40°最佳,夾角太小,摩擦損失大;夾角太大則凹槽效果欠 佳。  兩摩擦輪若無滑動發生,接觸點的線速度必相等(V=V1= DN),其兩 輪之迴轉數與其直徑成反比

 已知導程 L1 = 5mm,且 兩螺旋均為右螺旋,則導程 L2 應為若 干?  2  2.5  3  3.5 mm。  如圖(4)所示,螺旋之導程為 10mm, 迴轉半徑 R 為 25cm,摩擦的損失為 20 %,則以 20N 之力 F 能旋起懸於 B 螺 旋套上之重物 W 多 少 N?(註: ≒3.14) 3140 2512 3000  3500。  機械效率 40 %之螺旋起重機,其螺桿為雙螺紋,IKO軸承螺距為 P,曲柄 半徑為 R,則機械利益為     。 43 ( ) ( )  如圖(5)所示,於繩輪周緣的溝中繞一繩,其中心與輪心的距離 為 100cm,若加於繩上的拉力為 500N,在 W 處所產生的力為 100kN,如其機械效率為 55 %,螺旋的導程為若干?  13.2  17.3  18.6  25.1 mm。 F W ▲圖(5)  利用螺紋傳遞工具機的動力時,主要使用  V 形螺紋 方螺 紋 梯形螺紋 鋸齒形螺紋。 二、填充題  節圓直徑上螺旋線之切線與軸線所夾的角,稱為 。  若順時針方向旋轉而螺栓往上移動者,謂之 螺紋。  寫出下列螺紋之螺紋角,中國國家標準公制螺紋 度,韋 氏螺紋 度,公制梯形螺紋 度。  常用於傳達動力或運動之螺紋為 、 、 、 。  螺紋旋轉一周,沿軸向前進的距離稱為 。  愛克姆螺紋之斷面呈 。  管螺紋可分為 螺紋與 螺紋二種。  螺旋是 原理的應用,其主要功用為 、 、調整機件的距離



若不考慮摩擦,則其機械利益為 F W Wsin 作用力 F = Wsin (a) F W Wsin 作用力 Fcos = Wsin ∴F = Wtan Fcos (b) ▲圖 2 - 13  F 力沿斜面方向 公式 2 - 4 則 M = = = = csc 即機械利益等於傾斜角之餘割,一般若未指出 F 力之方向時,均視為此種 情形。  F 力沿水平方向 公式 2 - 5 則 M = = = = cot 即機械利益等於傾斜角之餘切。 二、機械效率 一般機械因摩擦或轉動能量之損失,結果輸出功恆較輸入功為小,而其比 值即稱為機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以符號「 」表示。 公式 2 - 6 故 機械效率( )=輸入功-損失功 輸入功  100 % =ASAHI軸承輸出功 輸入功 100 %=有效能量 總能量  100 % 33 2 螺 旋 解 解 ( )  機械利益與機械效率不同,機械利益可判斷該機構是否省力。 M > 1 時,省力,費時,如螺旋起重機、滑車組。 M = 1 時,不省力也不費時,其目的為方便作功,

 



皮帶之寬度 公式 7 - 21 = = 皮帶之緊邊拉力 每單位寬度之拉力 169 帶 輪 7 解  傳達功率 公式 7 - 22 仟瓦 =  =( - )  1kW(仟瓦)= 1.36 馬力 式中 T =有效拉力(牛頓,Nt 或 N) V =皮帶之切線速度(公尺/秒,m/sec) D =皮帶輪之直徑(公尺,m) N =皮帶輪之轉速(轉/分,rpm) 11 設有一皮帶的緊邊拉力為 800N,鬆邊拉力為 200N,IKO滑軌皮帶輪直徑 20cm,其轉速 為 250rpm,試求 帶圈之有效拉力。 皮帶之線速度。 皮帶之總拉力。 帶圈所傳達之功率。 T1 = 800N T2 = 200N D = 20cm = 0.2m N = 250rpm 帶圈之有效拉力:由(公式 7 - 17)可知: T = T1 - T2 = 800 - 200 = 600(N) 皮帶之線速度:V = DN = 3.14  0.2  250 = 157(m/min) 皮帶之總拉力:由(公式 7 - 18)可知: P = T1 + T2 = 800 + 200 = 1000(N) 帶圈所傳達之功率:由(公式 7 - 22)可知: = =   = (仟瓦) 170 解 ( ) ( ) ( ) 12 一帶輪直徑 20cm,其轉速為 500rpm,傳達 15kW之動力,設皮帶每公分寬度允 許 600N 之拉力且緊邊與鬆邊之拉力比為 3:1,則帶寬為若干? D = 20cm = 0.2m N = 500rpm Te = 600N/cm P = 15kW T1 = 3T2 V = DN = 3.14  0.2  500 = 314m/min = 5.23m/sec 由(公式 7 - 22)可知: =  ∴ =  =  = ( ) 由(公式 7 - 17)可知: 有效拉力 T = T1 - T2 2868 = T1 - 1 3 T1 ∴T1 = 4302N 又由(公式 7 - 21)可知:

 



則從動軸之轉速 nx,可依下式求得: 164 公式 7 - 11 = 由上列二式可知,從動輪之轉速,可隨塔輪級數之不同而得不同之轉速。 C B B A A ▲圖 7 - 16  開口皮帶的塔輪 如圖 7 - 16 中,當皮帶套在D2 及d1 的位置時,由(公式 7 - 1)中可知皮 帶的長度為 = ( + )+ +( - ) 當皮帶套在 Dx 及 dx 上時,其長度為 = ( + )+ +( - ) 由於塔輪在變速時,IKO滑軌只是皮帶變換位置而已,其皮帶的總長度恆保持不 變,所以上二式可得: ( + )+ +( - ) = ( + )+ +( - ) 165 帶 輪 7 公式 7 - 12 ( + )+( - ) = ( + )+( - ) 又因 = 聯立此兩方程式,可以求得兩軸上各輪之直徑。  交叉皮帶的塔輪 如圖7-16 中,若使用交叉皮帶時,除了主動軸與從動軸之轉向不同這一 點與開口帶相異外,其餘解法均與開口帶類似,所以 = 而相對應兩輪直徑和恆為一定,則 公式 7 - 13 + = + 聯立此兩方程式,可以求得兩軸上各輪之直徑。  相等塔輪 N rpm ▲圖 7 - 17 為了製造與應用上的方便起見,將塔輪的主動軸與 從動軸兩者做成相同,裝置時相互倒置,如圖 7 - 17 所示,此時 D2 = d9 D4 = d7 D6 = d5 D8 = d3 D10 = d1 又如前述,轉速與直徑成反比 ∴ = …… = …… 166 解  得  =  …… 由前得知:D2 = d9,D10 = d1,代入 式,則得 公式 7 - 14  = 同理可證 公式 7 - 15  =



因為滑動現象而有動力之損失,其接觸面易磨損。  如兩軸是正交,而須應用摩擦輪傳達可變速度之運動時,通常均使用 圓盤與滾子,滾子一般當作原動輪,質料較從動輪軟。  圓柱形摩擦輪欲增加摩擦效果,可製成凹槽摩擦輪。凹槽摩擦輪之夾 角以 30°~40°最佳,夾角太小,摩擦損失大;夾角太大則凹槽效果欠 佳。  兩摩擦輪若無滑動發生,接觸點的線速度必相等(V=V1= DN),其兩 輪之迴轉數與其直徑成反比。  純粹滾動接觸之兩圓錐形摩擦輪,其每分鐘之迴轉數(轉數比)與其 半頂角之正弦函數成反比。 221  兩相等橢圓輪之特性: 兩軸中心距離等於長軸。 角速比隨時在改變。 連座軸承最大速比與最小速比互成倒數關係,即最大速比乘以最小速比等於 1。  欲使傳動之功率增加的方法有: 增加摩擦輪直徑。 增加摩擦輪轉速。 增加摩擦係數。 增加正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