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 成反比 平方成正比 平方成反比。 173 撓性中間聯接物有三種,即皮帶、繩及鏈,其中皮帶及鏈最為常見。 皮帶傳動是利用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力,將動力由一軸傳至一個或更 多個動力吸收單元的一項低成本機構,且運轉平穩、安靜,能抗突振 及過度負荷;但其缺點是易發生皮帶滑動,速比不正確,滑動損失一 般為 2~3 %。 V 形皮帶又稱梯形皮帶或三角皮帶,其斷面呈梯形。 V 形皮帶的規格有 M、A、B、C、D、E 等六種,其中 M 級斷面積最 小,而 E 級最大;其表示法為:型別長度。 皮帶之結合方法主要有四種: 膠合法 扣接法 縫合法 鉚 接法,IKO滑軌另外有整體製成法(在出廠前按規定長度先行結合)及銲接法 (指鋼帶)。 防止皮帶脫落的方法有三: 用隆面帶輪約束(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用帶叉約束。 用凸緣帶輪約束。 皮帶傳動定律: 當一條皮帶運轉時,其在皮帶輪之進入側的中心線,必須在輪的中央 平面之內,而在退出側其中心線可以無須在輪的中央平面之內。 皮帶之長度: 開口帶長: = ( + )+ +( - ) 交叉帶長: = ( + )+ +( + ) 交叉帶更換為開口帶,應剪掉之帶長為: = 174 兩帶輪之轉速與其直徑成反比。 在相等塔輪中,主動軸之轉速為從動軸上任兩對稱階級上速度之比例 中項,且與從動軸中級轉速相同。 三階時: = = 四階時: = = 五階時: = × = = (N 表主動軸轉速)。 皮帶之傳達功率: 仟瓦: = =( - ) 有效拉力:T = T1 - T2 總拉力:P = T1 + T2 初拉力:T0 = 1 2 (T1 + T2) 依據實驗: = 時最適宜。 175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選擇題 下列何種皮帶並非依靠摩擦力來傳達動力,
後面安裝 5 個鏈輪,這樣就構成十段變速。一速最慢,踏起來最省 力,由前面小鏈輪帶動後面最大鏈輪;十速最快,但踏起來最吃力,由前面大鏈輪帶動後面最小鏈 輪,所以車子在平地走時,可用多速;但上坡時,則用少速,而花費的力量是相同的。 3 兩鏈輪中心距離為 180cm,鏈節長度 3cm,大小輪齒數分別為 60 齒及 30 齒,試 求其鏈條共多少節及鏈條長度? C = 180cm P = 3cm T1 = 60 齒 T2 = 30 齒 由(公式 8 - 6)可知: LP = 1 2 (T1 + T2)+ + ( - )2 = 1 2 (60 + 30)+ + 3 180( - )2 = 45 + 120 + 0.38 = 165.38 故此鏈條應取 166 節較適宜。 則鏈條實際長度為 L = 166 3 = 498(cm) 腳踏車鏈輪,前鏈輪60齒,後鏈輪13齒,當前鏈輪轉速130rpm時, 後鏈輪轉速為 600 100 130 390 rpm。 若鏈輪周節的半角為 ,且鏈節為 P,則鏈輪的節圓直徑為 。 鏈條傳動時,IKO滑軌緊邊張力為 1600N,平均線速度為 15 m/min,則 可傳送若干 kW? 0.2 0.4 2 4。 192 鏈條傳動是一種高低不平、有力而又屬確動的撓性傳動機構,具有皮 帶傳動及齒輪傳動兩者的特點。 鏈條傳動常使用於傳達動力、運送及起重等工作,具有如下之優點: 速比正確,因其間無滑動發生,故初張力亦為零。 傳動時,張力發生在緊側,鬆側幾近於零,故有效拉力大,可傳達 較大動力。且軸承受力較小,不易磨損。 不受溼氣及高溫的影響,仍可傳達動力。 兩軸距離遠近皆可適用。 鏈條繞於鏈輪上之接觸角,須大於 120°。 鏈輪之齒數過少,易生擺動及噪音;過多則易脫離鏈輪。 通常用為傳動的鏈條,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起重鏈 平環鏈,常用於吊車、起重機和挖泥機。
(cone clutchs) 如圖 6 - 44(a)、(b)、(c)所示,利用兩個互相配合之圓錐面產生 的摩擦力而傳達動力,適合於低速而動力較大的傳動,且為了維持良好 之接觸,常以彈簧作用於離合器上維持接合,半錐角 以 8°~14°較理 想,而以 12.5°為最佳。 彈簧 栓槽軸 (a) b (b) (c) 摩擦板 彈簧 離合器控制 圓錐 軸 ▲圖 6 - 44 滾針軸承錐形離合器 圖中 Fn 為錐面上的正壓力 rm 為摩擦面之平均半徑, = = + (mm) b 為摩擦面之寬度(mm) P 為摩擦面之容許壓力(N/mm2 ,MPa) A 為摩擦面之接觸面積(mm2 ) 134 解 軸向推力為 穩定運轉時,此時無摩擦力作用 公式 6 - 3 = 啟動時,除了 Fn 之軸向分力外,尚有一軸向前進之摩擦阻力 Fncos 公式 6 - 4 Fa = Fnsin + Fncos ,即 Fa = Fn(sin + cos ) 由於摩擦所產生之扭矩(圓周方向)為 公式 6 - 5 = = = 由(公式 6 - 3)得知: = = = 公式 6 - 6 ∴ = 4 如圖 6 - 44(b)所示之錐形離合器, = 12.5°,錐面寬 10 公分,錐體摩擦面平 均直徑100公分,摩擦係數為0.2,錐面允許工作應力為0.1MPa,求此離合器啟動時 所需的軸向推力。(sin12.5°= 0.2164,cos12.5°= 0.9762) b = 10cm = 100mm Dm = 100cm = 1000mm = 0.2 P = 0.1MPa
滾針軸承(needle bearings):如圖 6 - 23 所示,標準滾針的直徑由 1~5mm,長度由 5.8~49.8mm,NACHI軸承常使用於高速輕負荷徑向體積 較小之處,往往可藉增加軸承的寬度(即滾針的長度),來增加其負荷 的能力,通常不使用內環。 外環 滾針 保持器 (a) (b) ▲圖 6 - 23 滾針軸承 116 ( ) ( ) ( ) ( ) ( ) ( ) 滾針止推軸承(needle thrust bearings):如圖 6 - 24 所示,與圓筒滾子 止推軸承相同,只是將滾子改為滾針,可承受較大的負荷。 ▲圖 6 - 24 滾針止推軸承 軸承之負荷平行於軸向者,稱為 徑向軸承 止推軸承 整 體軸承 四部軸承。 相對於滑動軸承而言,下列何者不是一般滾動軸承之優點? 動 力損失較少 精密度較高 耐振動性較佳 互換性較大。 大型發電機,蒸汽機之主軸承,為了在磨損時方便調整,
如圖 9 - 1 所示,A、B 兩摩擦輪做直接接觸,A 輪用 一正壓力 n 壓緊 B 輪(此時在 B 輪也會產 生一同樣大小之反作用力 n')使兩摩擦輪得以緊密接觸,當傳動時,其摩擦力 (F)與正壓力(n)及摩擦係數( )之關係為:F = n 則摩擦輪能夠驅動的條件,為摩擦輪間之摩擦力 (F)必須等於被動輪轉 動時所需克服之力量(F') 公式 9 - 1 即 F'= F = n(F'為迴轉力) 精密定位台故就 B 輪之轉動條件來說,摩擦力 F 不能小於迴轉力 F',否則兩輪間即發 生滑動,若 n = 0 時,則 F 必也等於零,摩擦輪便無法傳動,因此,利用摩擦 輪作為傳動機件時,加一適當的正壓力 n 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摩擦係數之大 小亦可影響摩擦力之增減,如表 9 - 1 所示。 表 9 - 1 為摩林(Morin)等學者對不同材料在不同接觸面之情況下接觸, 199 9 摩 擦 輪 所做的實驗得到的摩擦係數表,可作為此方面之參考。通常為增大接觸面之摩 擦係數,都在主動輪周圍附裝一層軟材料,如皮革、木材等,以增加摩擦力, 而從動輪表面則採用比主動輪較硬的金屬如鑄鐵、鑄銅等,其目的乃在防止萬 一從動輪動力傳達受到阻力或負荷超過負載量時,輪間會有打滑現象,就不會 使從動輪受到損壞。 *表 9 - 1 互相接觸材料之種類 接觸面之狀況 摩擦係數 靜摩擦 動摩擦 木材與木材 乾 燥 0.3~0.5 0.20~0.48 灌注肥皂水 0.22~0.44 0.14~0.16 塗 抹 脂 肪 0.3~0.4 0.02~0.10 木材與金屬 乾 燥 0.6 0.20~0.62 塗 抹 脂 肪 0.1 0.10~0.16 木材與皮革 乾 燥 0.62 0.3~0.5 灌 油 0.13 - 金屬與麻繩 乾燥 - 0.20~0.34 塗 抹 脂 肪 - 0.15 金屬與金屬 乾 燥 0.15~0.24 0.15~0.24 時 時 灌 油 0.11~0.16 0.07~0.08 不 斷 灌 油 - 0.04~0.06 金屬與皮革 乾 燥 0.62 0.56 溼 潤 0.30 0.36 塗 抹 脂 肪 0.27 0.23 灌 油 0.13 0.15 一、摩擦輪傳動之優缺點 優點 裝置簡單,成本低。 起動緩和,聲音小。 負載輕時,可高速迴轉。 負載超過時,可產生滑動,不致損壞機件。 200 ( ) ( ) ( ) 缺點 因為有滑動現象,速比無法絕對正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