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你熟悉兩種語言,對文字充滿熱情,卻又覺得自己沒有好的寫作靈感

演變至今,翻譯社從散文、小說、詩歌、電影、演講、新聞,各領域、型式無所不包,成為我們吸收各方知識的重要工作,更讓世界各國有了更緊密的連結。如果你熟悉兩種語言,對文字充滿熱情,卻又覺得自己沒有好的寫作靈感,那麼「翻譯」這個工作,或許或多或少閃過你的念頭。一般人對於翻譯的想像,或許是可以在家工作、工時彈性,說不定還可以搶先一步讀到尚未在市面上流通的書籍、影集。然而翻譯真的是這麼輕鬆寫意的工作嗎?事實上,「熟稔兩種語言,能夠流利以兩種語言溝通就能勝任翻譯工作」的刻板印象,在多數從事翻譯工作的人眼中,無疑是外行人的誤解。論文翻譯是一項繁複的解碼與重新編碼工作,好的翻譯不僅需要準確傳達翻譯的原意,更需要將原著文字中的文化內涵與情感,以自己的語言流暢且不著痕跡地傳達給讀者。許多翻譯作品的筆觸,看在當地讀者眼裡,仍能發現翻譯的痕跡,在某種程度上,那就並非完美翻譯該呈現的面貌。說到這裡,讓我們簡單說明一下作為翻譯,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一、熟悉兩個文化作為翻譯,精通原著的語言(源語言)與要翻譯成的那種語言(目的語言)自然是必要條件,然而更重要的事,必須了解這兩種語言的文化。所謂文化,包含的不僅只是單字、諺語、語源、文法等,更需要知道兩個國家的文化內涵與時事現況。熟悉文化的必要性,在於能夠幫助譯者判斷何時要直譯,何時要意譯。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質,最直接例子的是在當地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俗諺,若是直譯恐怕會辭不達意;另外一種可能性,是或許在某些語言中迂迴的諷刺,轉譯到另一個語言,可能就得用更強烈、更直接的用語才能達到相同效果。二、 流暢的目的語言文筆對於翻譯工作而言,對目的語言的文筆要求絕非只是及格標準而已。翻譯的內容雖然有所本,但對於譯者而言,卻是一次再創作,沒有一定程度的文字組織與詮釋能力,想要做好翻譯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另一個要點,是翻譯必須懂得變通。例如翻譯一個外文的雙關語或是諧音應該以甚麼方式詮釋,才能保有原著的原意與幽默感?常見的作法是,不影響前後文連貫性的情況下,直接以另一則雙關語替代;如果牽扯到前後文,則可能見直接忽略諧音,只取與劇情相關性較大的意思翻譯。這點確實是有難度的,如果牽扯到前後文,很多時候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找到完美的翻譯文案。找到這種完美翻譯的瞬間,帶給翻譯的滿足感,有時真的就像是中樂透。

 


就中翻英、英翻中或專業的論文翻譯而言,不同的翻譯領域,需要不同的翻譯人才。即便是翻譯社裡面已經網羅了各路文學或語言好手,在翻譯上因為題材的不同,也很容易會讓譯者出現不夠通順的翻譯作品,或是讓讀者讀起來,雖然能懂能理解,卻仍是少了一份感覺的翻譯作品。語感和專業用詞用字皆很重要,但譯者與讀者必須首先站在同樣的位置和角度下去思考,在不同的題材中,選擇適合用語感去詮釋的翻譯技巧,或是選擇尊重專業去呈現原文所該有的樣貌和氛圍的翻譯手法,對翻譯社的專業譯者,或具有相關不同背景的譯者,都是需要特別去體會和注意的。
 


有了這套學習方法,Charlie和C.Y.兄弟倆在學英文的路上非常順遂。C.Y.研究所畢業到竹科找工作前去考多益(TOEIC),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一次考到金色證書;Charlie去美國深造前的托福考試只利用當兵的零碎時間自修,完全沒有上補習班,一次就輕鬆高分過關。在美國時,對於父親的學習法,Charlie也間接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為何大家都說在台灣學英文沒有環境,所以總是學不好?離鄉背井到了美國,和老外溝通時不再有中、英文翻譯轉換的機會,自然而然地會改用英文邏輯去思考,很快英文的任督二脈就能夠打通。Charlie發現,父親當初教給我們所謂的「不准看中文的英文學習法」,和出國留學簡直就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到您的來信詢問,勾起Charlie過往的學習經驗,歷歷在目、感觸良多!我們打造這個網站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所有正在學英文的朋友們製造一個「用英文思考模式學英文」的環境,若您多加利用網站上的學習功能,持之以恆,有一天您必將能夠驕傲地說:「論文翻譯我用英文思考模式在學真正的英文!」希望以上淺見,能夠給您一些學習上的幫助!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