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平常不怎吃豆的,那的確需要避免接觸豆類食品

癌症康復後始進食豆類 復發風險反增然而研究未結束,研究團隊治癒了所有患癌的老鼠後,再給予牠們金雀素黃酮食物,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那些一直以金雀素黃酮食物作為主糧的老鼠,康復後僅有7%的癌症復發機率;但其他癌症康復後才進食金雀素黃酮食物的老鼠,卻有33%的復發機率。結果顯示平常沒有吃豆類食物習慣的老鼠,假如在癌病康復後才突然進食豆類食物,癌症復發率會高於那些早有定期進食豆類食物的老鼠。負責研究的教授,Leena Hilakivi-Clarke表示他們暫時無法完整解釋為何會有這個現象,但估計這與免疫系統有關:「金雀素黃酮可以讓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對抗癌細胞,但若然老鼠沒有事先『啟動』這個機制,金雀素黃酮反而成為癌症的催化劑。」「我們從這個實驗中解答了一個長久以來的迷思,不少人會建議患癌和癌症治癒者避免吃豆類食物,我們的答案是:若你平常不怎吃豆的,那的確需要避免接觸豆類食品;但若平常已習慣吃豆的,應繼續吃因可以進一步降低癌症復發機會。」不過平常吃多少才叫「習慣吃」研究中則沒有說明。其實大豆異黃酮除在癌症上會描述外,亦在治療更年期不適,女性保健和預防骨質疏鬆等上被指有積極作用。這個實驗說明褐藻糖膠食品多吃無害,亦無必要因患癌而停止。



 
十大健康天然食品在2003年的時代雜誌,有一期是在介紹10大健康食品,分別是綠茶、鮭魚、菠菜、花椰菜、紅酒、大蒜、番茄、堅果、燕麥、褐藻醣膠,以上都是屬於天然食品,但是我們台灣衛生署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所規範的健康食品,其實是加工功能性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這些加工食品其實是「功能性」食品,就是將天然食物中某些元素提煉、濃縮後擷取出來,針對人體各方面的不足提供各項的選擇,有點像是「吃藥」,只是健康食品是「預防、補充人體不足」的功能,而藥品則是用在「治療」疾病。近期資料中,衛生署總共核准了203項健康食品,分為六大類,包含「降血脂」、「降血糖」、「調整腸胃」、「增加免疫力」、「護肝」、「保護骨骼」等等,許多都是做成「膠囊」的形式,看起來像藥、吃起來也像藥,唯一不同的就是它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天然食品跟加工食品沒有辦法完全切割,很多天然食品都經過了或多或少的加工,我們很難做到完全純天然的飲食;譬如說「綠茶」,也是經過了烘培、罐裝才到消費者手中;還有「堅果」也是經過料理才把它裝在罐頭或包裝裡。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