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新創或是公司登記,如果不幸失敗了,負責人可能傾家蕩產、身敗名裂,但身為實習生、員工的人,頂多就是最後一、兩個月薪水沒拿到,損失一些收入而已。聰明人甚至會在公司狀況開始變差時,就先行離開,連這樣的損失都不會發生。就算第一次碰上不懂得判斷、沒有先走,用一、兩個月薪水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還是非常划算的社會大學學分。風險同樣很低,在新創公司實習、上班,得到的創業相關學習,卻會遠遠大過上課。在新創公司,你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真實商業世界中,跟真正的創業者一起奮鬥。相比之下,在學校、創業補習班,老師與教練自己多半沒創過業、沒經營過公司,上課過程中,也往往無法感受到真實世界的競爭與複雜。所以,如果真心想學創業的精髓,實在沒道理把時間浪費在上課。沒有既定模式可以複製的
0 到 1這裡所謂的創業精髓,簡單來說就是 0 到 1 的思維與做事方法。0 到 1
是在極度缺乏資源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借力使力、無中生有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既定模式可以抄襲
(否則創業豈不保證成功?)、有效的方法很快就會半衰、還得跟許多優秀的創業同儕比快。因此,創業者要學的不是公式,而是提高成功率的觀念與能力。舉例來說,洞察市場板塊位移
(Paradigm Shifts) 與新興需求,定義目標客群,與目標客群訪談,挖掘他們真實面對的問題,形成解決方案的構想,定義最小可行產品
(MVP)
以測試解決方案有效性,精準推廣產品給早期目標客群,收集、分析數據,基於數據決定修正、擴大,或是放棄該目標客群,共同創辦人間的分工與關係、新創招聘、向早期投資人募資、現金流管理、乃至於選擇創業加速器等,都是
0 到 1 過程中重要的能力。
自104年起,年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的納稅義務人,其所得稅率已提高至45%,加上自然人股東股利所得的可扣抵稅額也改成減半扣抵,高所得者的所得稅負因而增加不少,於是很多人也開始思考如何節稅。富人們的節稅方式中,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成立一人投資公司來操作,也是很多稅務顧問公司提供給公司大股東的建議。到底富人們都是如何利用一人投資公司去達到節稅的效果?是否真有節稅效果,還是到頭來白忙一場?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依所得稅法第42條規,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因投資於國內其他營利事業,所獲配之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其可扣抵稅額,應依同法第六十六條之三規定,計入其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也就是說,當投資公司登記取得國內其他營利事業所分派之股利,在申報營所稅時,是屬於免稅所得,不需計入取得年度的課稅所得計算應納稅額,亦即不需繳納17%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若該投資公司當年度有獲利且次年度未分配給股東時,則需加徵10%的營所稅,等到實際發放給投資公司之股東時,該投資公司之股東才需申報個人股利及繳稅。若是個人未透過投資公司進行投資,個人自轉投資之營利事業所取得之股利,需在取得年度即計入個人所得列報及課稅,高所得者,即便有可扣抵稅額可供抵減,仍需負擔相當高的稅負。
公司登記需要了解其他辦公室員工面臨的運營挑戰。這些遠程工作的員工沒有在總部工作的好處,也不總是有公司計劃背後的全部背景和資源支持。遠程辦公室的員工有有限的信息來源,只不過是電話、電子郵件、會議和企業內部網絡。為了抵消溝通不匹配,領導者必須有意識地將信息推送到辦公室分部。為了進一步增加總部員工對在分部員工的同理心,領導人們應該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並在每個辦公室分部親身工作。最近在訪問印度期間,我親身體會了與我的團隊以及在舊金山的同事們進行互動。當我在印度工作的時候,我無法與總部的同行進行實時的交流——而這是我在舊金山工作時習以為常的事情。每天早上在印度,我都會收到來自地球另一邊辦公室的大量郵件。因此,你要定期與遠程辦公室的同事們進行溝通。它會提醒你在你的交流中要時刻保持慎重,並且了解到辦公室會議的日程安排的限制。耐心辦公室之間的距離增加通常意味着通信的延遲。例如,蒙特利爾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之間的距離為5613英里(9032公里)。儘管距離很遠,但這兩個地點之間只有1個小時的時區差。這使得這兩個城市的辦公分部的工作時間幾乎完全重疊。團隊成員可以輕鬆地安排內部會議,進行有效的實時(或接近實時)通信,使不同辦公室能夠高效配合彼此。相比之下,從舊金山到浦那的距離則是8413英里(13544公里)。加利福尼亞和印度實際上是在地球的兩端,這導致了12個小時的時差,兩個地點之間的會議很難安排,而且都需要在正常的辦公時間之外工作。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