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被看得出顯然是翻譯的結果,後者則看不出是翻譯的結果

有人區分 “overt translation” (顯然的翻譯) 和 “covert translation” (隱然的翻譯),前者是譯文 (放在接受它的文化裡) 被看得出顯然是翻譯的結果,後者則看不出是翻譯的結果。前者可能保留太多源頭語與源頭文化的特徵,後者則經過再造的過程,暗中把源頭語與源頭文化的特徵歸化成目標語與目標文化的自然樣貌,讓人看不出那是翻譯 (House, 98-100)。1.19 分類是人為的工夫。按照任何標準,都可以把翻譯加以分類。例如,按照原文與譯文的長短單位,可以分成「字詞的翻譯」、「語句的翻譯」、「段落的翻譯」、「篇章的翻譯」、「整部作品的翻譯」等。按照所翻的文類,可以分成「文學作品的翻譯」(包括詩歌翻譯、戲劇翻譯、小說翻譯、論文翻譯等) 和「非文學作品的翻譯」(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文章的翻譯、自然科學與應用科技文章的翻譯、日常生活報導的翻譯等)。林語堂按照譯文對原文的忠實程度,把翻譯分成直譯、死譯、意譯、和胡譯四種。比較忠於原文字詞的是「直譯」,比較忠於原文含義的是「意譯」,而過分忠於字詞的是「死譯」,過分不忠於含義的是「胡譯」。胡譯等於誤解後的仿作。91.20 翻譯確實不是「創作」或「創意的寫作」(creative writing)。「創作」是作者在經歷人生後,有技巧的把心思 (ideas) 或感受 (feelings) 用文字表達出來的行為。創作所根據的是來自人生、來自經驗世界的心思或感受。翻譯所根據的則是經由創作所產生的東西/作品。或許我們可以說:讓人經驗的整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大文」(Great Text),作者寫出的作品是他個人創造的「小文」(small text),而「大文」就是「小文」的「原文」。因此,創作就是把「大文」當做原文而將之轉成「小文」的特種「翻譯」。
 


4.19 說話者的身份會影響說話的情境,因此在翻譯時也要注意說話者的身份。有關這個事實,它的最佳例子就是當皇帝或國王說ڊweژusژourژourselfڋ時,中文要把它譯成「朕(之/自己)」,而非「我們(的/自己)」才能顯示其尊嚴。例如,在莎劇Henry IV, Part II 之第五幕第五景裡,新登基的亨利五世對昔日「老友」Falstaff 下命令說ڊnot to come near our person by ten mileڋ,但又答應說ڊas we hear you do reform yourselves ..., we will ... give youadvancementڋ。這前後兩句話中的ڊourڋ和ڊweڋ都應譯成「朕(的)」才合乎亨利五世的國王身份,不能譯成「我們(的)」,也不能只把它譯成「我」。84.20 說反話或「反諷」(irony) 一定是在特殊情況或氣氛中說的。例如,某人做出愚笨的行為時,他的友人可能反諷說:「你真是好聰明啊!」翻譯這種話語時,當然也是照字面翻ڪڊHow genuinely clever you are!ڋګ,不要把真實的含義ڪڊHow truly stupid you are!ڋګ翻出來。可是,口譯時,語調一定要有嘲諷的意味才好,才可能跟原文的語調相等。4.21 話語所使用的時空是考慮「境譯」的最重要因素。把ڊThou shalt not stealڋ譯成「汝切勿偷竊」可能比「你不得偷東西」更合當初講出十誡的古雅口吻。把游泳池邊的告示「請方便後再行入池」譯成ڊKindly do your business beforeentering the poolڋڪ而非ڊPlease go to the toilet before entering the poolڋګ,才是合乎場地、合乎禮節的翻譯。4.22 今日的網路已經發展出獨特的「網路俚語」(internet slang)。理論上,翻譯網路俚語時,也要用對應的網路俚語才算相等。但實際上,對應的網路俚語不一定找得到。例如,在台灣的翻譯社,當某人說「他的閃光很怕小強」時,你能不解其意地把它譯成ڊHis flash is afraid of little Johnڋ嗎?或如果你知道它的意思,把它譯成ڊHis sweetheart is afraid of cockroachesڋ好嗎?這種英譯感覺不到任何網路俚語的風味。在英文的網路上,找不到「用閃光(flash)來指「快速消失之情人」的例子,也找不到把蟑螂(cockroach) 指稱為「小強」的例子。在此情況下,如何有對應的網路俚語呢?或許你只好自己發明了。但自己的發明,一定要加注,否則別人還是看不懂。
 


中文和英文之間,文字的最大差異是:前者不用字母(alphabetical letters) 、只用部首(components/radicals ) 來造中國字(Chinese characters),後者則用字母、不用部首來造英文字(English words)。字母有相當程度代表聲音,部首則無此功能。中國字一字一個方塊,一字一個音節,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不同的構造方式,兩字或幾字就結合成詞。英文的ڊwordڋ等於中文的「字」或「詞」,一個ڊwordڋ可能有一音節或幾音節。翻譯社英文字都是拼音字,都可做拼字發音(spelling pronunciation)。許多英文的字詞有「接元」(affix),按元分字首(prefix)、字尾(suffix)、和字中(infix)。那些接元略像帶有含義的中文部首,在構詞學(morphology) 裡叫做詞位/詞素(morphemes)。2中國字比較有視覺效果,易於構圖,可以表現書法(calligraphy),也容易寫出字數(與音節數) 固定的詩行或對聯。英文字較易從拼字上看出音韻的效果,包括頭韻(alliteration)、尾韻(rhyme) 等。中、英互譯時,字形相差很大,字數很難相等,也很難在文字的構造中找到對等的譯。例如,把「人本之体非真体」譯成ڊThe body a person is based on is nota real bodyڋ時,除了增多字數與音節,還失去原文裡玩弄構詞的趣味(「人」和「本」合成「体」)。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