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確實「詞藻在其次,文字要力求簡單易懂,但內容知識一定要正確無誤的譯出來

翻譯新聞稿要特別注意該新聞擬播報或刊登的地區,因為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用語。在台灣,ڊObamaڋ翻成「歐巴馬」,在中國大陸,它卻翻成「奧巴馬」;在中國大陸,ڊReaganڋ翻成「理根」,在台灣,它卻翻成「雷根」。在翻譯社翻譯的新聞稿裡,不但要讓人名符合當地媒體所流通的譯名,也要讓其他隨區而異的用語有因區而譯的效果。例如,假使新聞的譯稿要送去美國播報或刊登,「地鐵」、「足球」、「一樓」等可以翻成ڊsubway,ڋڊsoccer,ڋڊfirst floorڋ。但若要在英國播報或刊登,那些就必須改譯成ڊunderground,ڋڊfootball,ڋڊground floorڋ等,那才符合當地的說法。13.11 學術論文(academic papers) 或科技報告(technological reports) 通常把理論與事實加以平鋪直敘而講求精確、清楚、與簡要。翻譯這種論文或報告,確實「詞藻在其次,文字要力求簡單易懂,但內容知識一定要正確無誤的譯出來。」3有時,不能用「字面翻譯」而造成含義上的困惑。例如,在一篇談「肉眼的視力」的文章裡,把ڊBeyond ܙmm milestone, we need an amplifyingglassڋ譯成「越過了一糎的限界,我們就需要放大鏡了」,那是按字面把ڊBeyondڋ翻成「越過」。但中文「越過了一糎」通常是指「比一糎還多」,而肉眼不能看見的實際上是「比一糎還小」的「超小」,所以那句話的精確論文翻譯應該是「小於一糎時,我們就需要放大鏡」(見張樹柏283)。13.12 各種學門,不管自然科學或應用科學,不管人文學科或社會學科,反正各種學門以及各行各業都有其專門的術語(terminology) 或行話(jargon)。把那些術語或行話用在言談中或寫在論文/報告裡,是不可避免的。翻譯時,那些術語或行話或許已經有了固定的、廣泛被接受的譯法,這時譯者通常要遵循那譯法,不能隨意另創譯法,免得影響理解。例如,ڊheavyڋ是「重」,但ڊheavy-current,ڋڊheavy duty rectifier,ڋڊheavy cutting,ڋڊheavy mortar,ڋڊheavyring,ڋڊheavy soilڋ等,在各行各業裡是譯成「強電流」、「大功率整流器」、「原件切割」、「稠灰漿」、「承力環」、「粘質土」等,你不能自作主張把它們譯成「重什麼的」。4當然了,如果某一術語還沒有固定的、廣泛被接受的譯法,你自己便可以給它一個精確的譯法。又如果某一術語有兩個以上的固定譯法,你當然可以選擇一個比較妥當的譯法。有時,不同的譯法是用在不同的地區,那就必須因地而譯。例如,針對台灣,ڊlaserڋ可以譯成「雷射」;針對中國大陸,可能就要譯成「激光」。
 
 


專業口譯訓練,贏在起跑點近年會議口譯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會議要求的是同步口譯服務,如果你有翻譯研究所的文憑,至少表示你接受過兩年以上的專業口譯訓練而且在正式高等教育機構中學習同步口譯技巧,有別於坊間幾十個小時的速成課程,在學歷至上的華人區這點是錯不了的。 當然自學成功半途出家者如果履歷表上有顯赫的經歷,如幫許多知名跨國企業或高層人士口譯過,當然也能獲得客戶的青睞,不過年輕的剛起步者如果有張正式文憑能使客戶較信賴你的專業,仲介機構也比較有勇氣推薦你,這點算是我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淺見。2. 在校積極表現 , 爭取推薦 很多口譯學生出了校園才驚覺在校打混讓進入口譯市場更加困難 (板主先對號入座了) !通常論文翻譯研究所或學校的口譯老師如果同時也有在業界作口譯,都一定是十分活躍的紅牌口譯員,在台灣或是國外都是如此,這些老師人脈或客戶都很廣,同時也跟許多口譯派遣機構或仲介公司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如果口譯學生在校表現優異,畢業考能拿出亮眼成績,能夠經過老師、甚至學長學姐推薦,直接和客戶端或中介機構搭上線。 另外,幾乎所有翻譯社的實習課程是與翻譯公司建教合作,如果在實習課程中能拿出專業的表現,讓這些機構對你留下好印象,畢業後入行相對會比較容易些。但前提是你的老師、學長姐與學校有這種機會,且你的實力值得他們信任。

 


1.9 雅克慎 (Jakobson, 1959) 曾把翻譯分成三大類:語言內的翻譯 (intralingualtranslation),語言間的翻譯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號間的翻譯(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語言內的翻譯,其實就是釋義或「換話說」(rewording),像中文裡把「文言」換成「白話」來說。符號間的翻譯,其實是兩種符號系統間的「轉變」 (transmutation),像把文學 (的文字符號系統)轉變成音樂 (的音符符號系統) 或圖畫 (的色彩與線條符號系統)。我們一般所謂的翻譯是指語言間的翻譯,不是指語言內或符號間的翻譯。1.10 英國朱艾頓 (John Dryden) 也曾把翻譯分成三類:「轉譯」(metaphrase) 以字譯字,以行譯行,既重含義也重字詞;「釋譯」(paraphrase) 專注於原文的意思 (sense) 而非字詞 (words);「仿譯」 (imitation) 則只領會到大的意思(general hints),不顧原文的字詞及含義而自由翻譯 (17)。我們所說的翻譯,通常屬於前兩者。仿譯已經接近重新創作,而遠離了翻譯的「相等原則」(principle of equivalence)。最能顧及相等原則的是「轉譯」。不過,轉譯的手法如果變成「逐字的字面翻譯」(word-for-word literal translation),例如把「人山人海」譯成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那種字面翻譯也不是一般所謂的翻譯。1.11 英國紐馬克 (Peter Newmark) 說:譯者一直擺蕩在「逐字翻譯」(literaltranslation) 與「自由翻譯」 (free translation) 之間,但近來大家都比較喜歡後者,因為後者要專注的是「精神而非字詞;意義而非話語;訊息而非形式;料子而非樣子」(1988, 45)。他列舉了八種翻譯或翻譯法,他說其中四種 (包括逐字翻譯) 是強調原文/原作的語言,另外四種 (包括自由翻譯) 則是強調論文翻譯的語言。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