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元內涵可跨不同的課程領域(盧素碧,1999)。不過盧素碧(1999)指出單元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較之下易導致的問題包括活動預先設計

計好課程與活動教案,單元活動涵蓋課程的四項基本要素,也就是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量。單元可大可小,進行時間也可長可短,單元內涵可跨不同的課程領域(盧素碧,1999)。不過盧素碧(1999)指出單元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較之下易導致的問題包括活動預先設計,易形成教師主導的傾向,以教材為中心導致形成分科教學的可能而
忽略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個別差異,在教學中比較偏向知識灌輸,幼兒鮮少親身體驗和操作的機會。2、主題捧馨園教學模式一般常說的「主題」並不等於主題教學法,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主題」,而主題教學法應是完全開放並且重視生活經驗。主題課程的產生是教師選擇一概念,在一段集中的時間架構中,提供兒童一系列與某一概念有關的活動,並將有關的活動統整於課程的各層面或各領域中,也就是說以一個論點或問題為中心焦點,向外擴展並探究,而所有的學習都會回到主題中。主題教學中的每一個主題的核心是事實的資訊(factual information),包括名詞、事實現象與原則。但這些資訊不是以「直接告訴」的方式傳給兒童,
 
 


分析結果顯示:幼教課程研究「範圍」多集中在單一學校層級,研究的課程領域多為未分學科,對新興議題也多所關注,特定學科的研究則以健康體育居多。至於幼教課程研究的「主題」則聚焦在解決課程實務,較缺對課程理論的探究,而幼教課程改革實務的特性與中小學有若干不同。研究的「課程類型」多以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為主,偏重教師實際執行課程或探討幼兒學習經驗等層次。課程研究「方法」有走向質性研究的趨勢,採取行動研究的論文也有增加。由分析中得知,近年來臺灣幼教課程研究成果逐漸累積,但在學理建構、捧馨園學術創新層面,
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對臺灣幼教課程研究的建議,期許未來有更豐碩的研究成果。關鍵字:幼兒教育、幼兒教育課程、課程研究44




園所沿革 民國六十年,政府為了照顧當時普遍因農忙無法妥善托育自己幼兒的農民,而成立公立托兒所,以全面改善農村環境及生活品質。先後成立中心班、光華班、太昌班、永興班、南昌班、慶豐班、南華班、吉安班、宜昌班、干城班、仁和班、稻香班等十二所社區托兒所。 因社會變遷由農業轉為工業,經濟起飛、婦女就業人口日增,為提昇捧馨園幼兒托育專業化、精緻化,遂裁併中心班、光華班、太昌班、南昌班、慶豐班、南華班、吉安班、宜昌班、干城班、等九班合併。 成立示範托兒所。民國九十七年,本鄉因應少子化社會動向,遵照政府規定「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裁撤稻香及仁和社區托兒所,民國九十八年裁撤永興社區托兒所。 101年因應幼托整合,托兒所改制幼兒園,配合學年制, 每年於8月、2月份新學期開學。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