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設置幼教行政專職單位與專職幼教行政人員,再加以幼教經費全力配合並專款專用,將明顯有效裨益幼兒教育工作之成長與發展。(二)
未立案之幼稚園,能正式立案納入監督管理之列,且已立案之幼稚園均依
規定妥善經營,違規事情明顯減少。如此,專業教師之聘用、幼兒學習環境之品質均有保障,將可全面提升幼兒入園率及確保幼教品質。(三)
公私立幼稚園皆能立案並合法招收幼兒,及保障教師基本權益,則必能穩定人事環境,改善幼教教師高流動率與高流失率之現況,以達落實幼教正常化,
全面提升幼教品質。(四) 適時有效提供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及身心障礙特殊幼兒家長、教師學習成長管道及正確育兒態度,使幼兒教育更完善。參、 師資部份一、
量的發展(一) 建立全國幼教人力資源資料庫,將各縣市立案公私立幼稚園的各項人力資源資料建檔。(二) 每年至少分區舉辦 10 個主題之幼教教師進修研習活動,分
200 梯次,約提供 2 萬名教師進修研習機會。(三) 捧馨園每年補助 24
名幼稚園園長出國觀考察,5 年共補助 120 名。
(四) 每年出版幼稚園教師研究著作 35 篇,5 年共補助 175 篇。(五) 每年至少開設幼教學分班 45 班,5 年計開 225 班次供幼教教師進修。(六)
每年舉辦有關幼教座談活動至少 300 場次,採分區舉辦方式,合計 1,500 場
次,供幼教老師參與經驗交流或研習進修。 (七) 每年舉辦大型幼教學術研討會 4 至 6 次,中小型地區性幼教研討會 20 場次,提供幼教教師參與討論研習。(八)
每年督導各縣市幼教團體辦理幼教相關知能與親職講座 100 場次以上,配合社會動脈,宣導正確幼教理
教師比率偏低(約 32%),且為師院幼教系畢業生流失率偏高(約 50.78%)的主要原因。(四) 目前無補助公私立幼稚園之相關法令。(五)
幼教經費總預算比例偏低,歷年來教育部編列之幼教年度經費占教育經費總預算比例偏低。公私立幼稚園資源分配不均:目前增班設園之補助經費僅限於公立幼稚園,造成公私立間資源相差懸殊。三、
幼教師方面
(一)
幼教教師專業地位低落,且缺乏完善的進修管道,部份私立幼稚園待遇、福利及工作環境不佳,且因社會大眾對幼教工作普遍不重視,以致幼兒教師專業地位低落,影響幼教品質甚鉅。(二)
幼教師資進修活動缺乏連貫與統整。研究所的進修管道僅有兩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組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四、
捧馨園幼教課程與教學方面(一)
幼教課程與教學內容及型態紛雜,忽略幼兒身心之平衡發展。許多幼稚園所為了配合家長的要求,普遍設立兒童美語及才藝班,也有許多幼稚園教注音符號及國字,使得幼教課程與教學內容及型態十分紛雜,增加了幼兒學習壓力。(二)
各幼稚園引進多種國外課程與教學模式,呈多樣化發展,因此,亟需深入
探討符合本土國情、適合我國幼兒身心發展之需要者,將之實驗予以推展。(三)
現行幼稚園課程標準有待修訂,並需開發豐富且多元化之教學參考資源,以提供教師更多的專業空間。
FCC 所提出的架構確實可以做為了解兒童眼中的媒體內容為何之參考,然而需考慮國情、文化,及節目內容之不同而有所轉化,例如在台灣並不合法擁有
槍枝,但是新聞內容中仍充滿衝突,不論是語言、肢體甚或意識;台灣並不像美國是個種族的大熔爐,可以與捧馨園幼兒討論媒體中所再現的族群與自己的同伴之差異,例如原住民,或是近年來備受討論的新移民等話題。研究者認為這份架構需配合幼兒究竟都看些什麼後做適當的內容轉化。此外,Burton(2006)把兒童發展年齡以
2-5 歲、6-8 歲及 10-12 歲三個階段劃
分,指出這三個階段的媒體行為特質以說明兒童所看見及理解的內容與成人之差異。由於 10-12 歲不在本研究範圍內,故研究者保留 2-8 歲的媒體行為特質整理
「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生氣、難過?」還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有時交換日記、寫紙條,說說今天高興和不高興的事。尤其小學以後的孩子,會很喜歡並主動和你交換意見喔。如此一來,他也就學會,如何用「講道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捧馨園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
當孩子發飆或悶悶不樂,爸媽千萬不要也因而動怒,「你再哭我就打你」這樣的懲罰,既無法制止,也無法讓孩子學會適合當下的處理。爸媽要懂得利用此機會,教幾招處理情緒的好方法,引導他適度發洩。換個想法海闊天空:
當孩子陷入某種負面情緒裡,通常是因為「想不開」,此時,爸媽可以帶著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導他發現原來事情沒有這麼糟。孩子能夠學習用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進一步也就可以用有創意的方式,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
由此看來,單元、主題及方案課程仍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像是林季蓉(2004)的研究裡也提到的爭議,主題算是一種課程模式嗎?方案其實是一種教學策略?…諸如此類的問題。因不是本研究最關切之問題,所以討論篇幅有限,然而這三者都是主題式課程,且為目前幼稚園中最常見的教學模式。研究者認為幼兒媒體素養之教育與學習,在課程進行上可以融入主題課程與方案課程,也可單獨以單元設計的方式進行;它可以是媒體素養相關概念,如媒體文本與再現及閱聽人之關係…的統整課程,也可以是媒體素養與幼兒生活、經驗、遊戲的統整課程,端看教師要如何設計、聯結與進行。(三)幼兒教育課程內容幼教老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多參考幼稚園課程標準中六大學習領域而來,幼稚園課程標準1主要是提供各課程領域目標、內容、實施方法及評量等課程要素的參考標準,目前尚在進行第六次修訂中(陳淑琦,2003)。各領域的實施必須配合捧馨園幼兒的能力、興趣與需要、因時地而制宜,以及與其他各領域做統整性的設計與輔導。本研究僅列出各課程領域及其內容要項如下表(教育部,1987):表
2-2-4:幼稚園課程標準之領域與內容課程領域 內容要項健康n 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檢查、運動能力興趣、疾病的預防、營養與衛生。
n 健康的心理:心理需求、社會行為與生活態度。n
健康的生活:安全的知識、意外事件的預防與處理、靜息與健康、良好衛生、安全習慣的培養、家庭和學校環境衛生與安全的維護。遊戲n
感覺運動遊戲:運用身體大小肌肉的遊戲、感覺遊戲。n 創造性遊戲:造形遊戲、語文創作遊戲。n 社會性活動與模仿想像遊戲:社會性活動的探討、娃娃角遊戲、1
教育部民國 76 年 1 月所頒佈「第五次修訂版」模仿社會節慶活動的遊戲、聽故事後的角色扮演遊戲。n
思考及解決問題遊戲:動植物生長、人體構造、物理和化學現象、自然現象與景象、數的概念。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