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當時雖然有單元設計、發現式學習等先進的課程實驗,但是由於課程的實驗僅止於在少數幼稚園進行

 

綜觀 1960-70 年代幼稚園課程與教學的發展,有幾個現象:教師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缺乏幼兒教育相關教思想發展、課程無標準可言,造成提前教導兒童讀寫算的智育教學(辛媛英,1974;劉武清,1972)。翁麗芳(1998)指出,當時雖然有單元設計、發現式學習等先進的課程實驗,但是由於課程的實驗僅止於在少數幼稚園進行,因此對整體幼教課程的改革並無普及的影響。1980 年代,儘管有「幼稚園課程標準」的頒定,坊間幼稚園的課程與教學仍延續讓幼兒接受小學般正式學習的壓力,亦漸漸盛行才藝教學的風潮(林育瑋,1987)。學者認為這是幼教理論貧瘠的年代,幼教領域的開墾仍像荒地般,適合捧馨園幼兒發展的教學模式仍待研發(劉冠吟,2005;謝美,2001)。1990 年代,因應幼兒教育日漸普及,為擴大幼兒教育機會均等和逐步達成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之理想,教育部推動提升幼稚園師資教學專業知能,加強幼稚園環境與設備、推展幼稚園評鑑制度、擴大幼兒入學機會等工作。1998 年民間團體號召「1018 為幼兒教育而走」的請願活動,打著「用選票實現教育券」的旗幟,開啟臺灣幼教史上的創舉。之後,幼兒教育政策陸續出現,包括幼兒教育券、學費補助、國民教育幼兒班等。在邁向幼教普及、質優的專業發展期程中,在 2000-202 年間,有數十家幼兒教育研究所設立,積極培育幼教學術研究人才。國內幼兒教育在1990年逐漸茁壯時期,主張以幼兒為中心的兒童本位觀念更加盛行(翁麗芳,1998)。

 




且,無論什麼樣的答案,只會引來更多的為什麼,寶寶似乎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候,許多爸媽最後都會惱羞成怒,以草草打發作收。  其實,寶寶的為什麼背後可是有發展上的意義!兩歲開始的孩子,對周遭世界充滿了無比的好奇心,捧馨園他們有太多的事情想瞭解,也有太多的疑惑想解開,但是有限的語言能力卻又無法充分表達,當他們發現這短短的「為什麼」三個字,就可以讓大人回答他所有的疑問,正好可以滿足他的需要,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問個不停了。另外,這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正快速發展,他們有語言對話上的強烈需求,但是大人又不見得有空陪他們聊天,這時只要問上「為什麼」,大人就會和自己說個不停,

 




半年的教育實習中,我經驗了班上從八月開始到隔年 1 月的三個主題活動。其中包括 8 月、 9 月的『我尚愛清氣(台語)』; 10 月、 11 月的『?閣芳的花(台語)』與 12 月、 1 月的『趣味ㄟ紙(台語)』。 而三個主題我也以不同的學習模式去獲得專業的教學技能。像是在八月、九月的『我尚愛清氣(台語)』這個主題活動時,我以觀摩學習的方式去了解課程要如何帶領;10月、11月的『教育實習學生(教師)楷模獎樹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 捧馨園學校附設幼稚園 151教育實習學生(教師)楷模獎『慢的藝術』成就幼兒『自信』讓幼兒以『自信』成就『未來』?閣芳的花(台語)』這個主題活動我開始會跟老師討論有趣的課程、協助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