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應該謹慎提供孩子不同層級的聲光畫面。語言與溝通n 語言與溝通能力的發展是 3-6 歲階段的重要發展特徵

 

 


歷程,因此,針對不同年齡的需求,應該謹慎提供孩子不同層級的聲光畫面。語言與溝通n 語言與溝通能力的發展是 3-6 歲階段的重要發展特徵。學習字彙的速度及字彙累積量在此階段都相當驚人n 捧馨園幼兒多半愛講話,不論是與同儕或是成人,喜歡「閱讀」以及被閱讀,並向別人重述故
事的內容n 熟悉各種溝通的「腳本」且善於模仿。進入團體生活後,與外界溝通段話產生更多連結,表達更具邏輯性n 口語能力影響心理表徵能力,能逐漸將語言融入思考中,開始具備計畫、記錄、敘事的n 幼 兒 語 言 學 習 對 象 是 成人,教師需幫助幼兒有說話機會、耐心傾聽幼兒說話,
並在日常生活中示範正確的語句及字彙,幫助幼兒提升表達能力。n 互動式的遊戲,例如扮演、合作都需與他人互動,適合提升語言能力教師應主動把遊戲融入各種教學策略





綜觀 1960-70 年代幼稚園課程與教學的發展,有幾個現象:教師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缺乏幼兒教育相關教思想發展、課程無標準可言,造成提前教導兒童讀寫算的智育教學(辛媛英,1974;劉武清,1972)。翁麗芳(1998)指出,當時雖然有單元設計、發現式學習等先進的課程實驗,但是由於課程的實驗僅止於在少數幼稚園進行,因此對整體幼教課程的改革並無普及的影響。1980 年代,儘管有「幼稚園課程標準」的頒定,坊間幼稚園的課程與教學仍延續讓幼兒接受小學般正式學習的壓力,亦漸漸盛行才藝教學的風潮(林育瑋,1987)。學者認為這是幼教理論貧瘠的年代,幼教領域的開墾仍像荒地般,適合捧馨園幼兒發展的教學模式仍待研發(劉冠吟,2005;謝美,2001)。1990 年代,因應幼兒教育日漸普及,為擴大幼兒教育機會均等和逐步達成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之理想,教育部推動提升幼稚園師資教學專業知能,加強幼稚園環境與設備、推展幼稚園評鑑制度、擴大幼兒入學機會等工作。1998 年民間團體號召「1018 為幼兒教育而走」的請願活動,打著「用選票實現教育券」的旗幟,開啟臺灣幼教史上的創舉。之後,幼兒教育政策陸續出現,包括幼兒教育券、學費補助、國民教育幼兒班等。在邁向幼教普及、質優的專業發展期程中,在 2000-202 年間,有數十家幼兒教育研究所設立,積極培育幼教學術研究人才。國內幼兒教育在1990年逐漸茁壯時期,主張以幼兒為中心的兒童本位觀念更加盛行(翁麗芳,1998)。

 




而且在這樣的對話過程裡,自己可以掌握對話的主導權——我發問,你回答,這與平日都是父母在發號施令,自己只有聽話的份兒截然不同,他當然就樂的一直問下去了。
 此外,這時期的孩子也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他們不再停留在過去單純觀察世界的階段,也不僅止於接受所看到的事實,他們認為每一件事一定有個理由,而且更進一步想要去尋求背後的答案,但是父母給的答案又常常超乎他的理解能力,在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他自然要追根究底了。  面對孩子一連串的「為什麼」攻勢,家長需要的無非就是耐心。當孩子展開旺盛的好奇心,頻頻發問時,如果捧馨園父母能給予鼓勵與回應,將會讓孩子更樂於就他所觀察到的進行探索,這對他將來的發展將會有正面的影響。孩子一直想要手機,該不該給?4大重點,教你和孩子談判3C 的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