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根據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研究資料顯示,大部分的國人不缺鐵,反而是57.5%女性、77.2%男性血鐵皆超過正常值,意指每分升超過80毫克;該研究更進一步指出,血鐵值每分升超過120毫克,罹癌率會增加25%,血鐵值每分升超過140毫克,罹患肝癌風險恐高出一般人1.98倍。該
褐藻醣膠營養中心補充說,2012年丹麥研究,分析78個臨床試驗共296,707人,發現過量的抗氧化劑維生素A、E和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死亡率2~3%;2012年美國研究顯示,假設攝取大量維生素的人會和多吃新鮮蔬果的人一樣罹癌率較低;但經過20年追蹤約30萬人,並沒有顯示罹癌率降低,反而發現,過量β胡蘿蔔素會增加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罹患率20%。看1994年美國和芬蘭合作研究,追蹤29,133名50至69歲的吸菸男性,長達約5至8年後,也發現β胡蘿蔔素會增加肺癌罹患率18%;並增加總死亡率8%,主要死因包括肺癌、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
美國佐治敦隆巴迪癌症綜合研究所(Georgetown Lombardi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最新一期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豆類食品在癌症健康上的影響。研究發現豆類食品可以協助預防患癌風險,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卻會增加癌症復發的機會。大豆異黃酮可防癌過去坊間曾指出豆製食品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這種植物荷爾蒙被指有如女性荷爾蒙可以刺激癌細胞生長,特別是乳癌患者。因為乳癌分類中若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呈陽性(Estrogen-receptor-positive),會特別容易受荷爾蒙影響,增加惡化或復發機會。研究團隊利用老鼠做實驗,發現以一直以金雀素黃酮(Genistein,大豆異黃酮最主要的一種)食物為主糧的老鼠,患上癌症會機會會較沒有定期進食金雀素黃酮的低。同時發現當老鼠在患癌後,曾以金雀素黃酮為主食的老鼠會呈現更高的抗癌能力。這解釋了為何經常以
褐藻糖膠食品為主食的亞洲人,特別是中國和日本人,兒時較美國人多吃10倍的豆類食品,患上乳癌的風險會較歐洲或美國人低25%。
鈣質:人體的骨頭在三十歲之前,就會吸收大部份所需的鈣質,留待日後以維持骨骼的健康。除此之外,鈣質還能促進肌肉收縮、維持神經、心臟功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如果日常飲食中鈣質攝取不足,我們的身體只好從骨骼中偷走鈣質來使用,從而使得骨頭變得脆弱。不過,最近的研究指出,五十歲以上的男女即使增加鈣質攝取,對預防骨折的發生並無顯著的效果。另一項研究則顯示,服用鈣質補充劑會增加心臟病、中風、以及停經後婦女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因此,雖然四十歲以後必需補充鈣質,但也不宜過量。只要營養均衡,多多食用含鈣豐富的食物,如乳製品、
褐藻糖膠、沙丁魚、花椰菜、杏仁果、菠菜即可。40-50歲婦女,每日需1000mg鈣質;50歲以上婦女則需1200mg。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