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

而中文與英文的不同之處也是需要注意的,如中文可以沒有主詞(張愛玲小說常用的手法達到的文學效果),不注重時態,但英文卻不行沒主詞,注重時態等在翻譯上所造成的難題與譯者需要多注意的地方,以及它們在語法的結構也不相同,一句很長的英文句子若要翻成中文,可能必須切成兩句,以及順序亦須掉換等才能用中文表達原意,不然會看起來十分怪異。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的的文章的「氣質」亦是非常難以達到,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但例如在課堂上看過的水調歌頭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的詩詞翻譯和歌詞翻譯對我來說就非常難,似乎詩詞的翻譯需要表現出的那種飄邈無重量的詩意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個十斤重的沉重擔子,若翻譯的不好,可就成為扭曲原著的罪人了。上完此門翻譯課後,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其中所遇到的困難如譯者的選擇、文化意涵及其脈絡、語言程度、知識背景的差異都可說明為何如實的翻譯是不可能的事,才需要長時間琢磨哪個才是較貼近原意的意思,究竟意譯較好?還是直譯較好?以及如何翻譯才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翻譯是一個有趣、博大精深的領域,值得深究與挑戰。
 


出色的翻譯技巧和實際論文翻譯經驗。這點不必詳談了。嚴酷的競爭性筆譯考試的目的就是優中選優。能通過這種考試的基本上都是做過幾年筆譯的老手,而且經過短時間的在職培訓就能上手。4. 擁有廣博的知識面,同時在某些領域中有專長(specialization),知識面要既深又廣。i. 首先,一定要做「雜家」。 聯合國處理的問題極為龐雜,涉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其範圍還在不斷擴展。新的概念、新的詞彙層出不窮。在聯合國做翻譯就像穿上了紅舞鞋,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形勢的發展。儘管紐約中文處有64名高素質的筆譯人員,但誰都不能只當「偏才」。一名筆譯一天中可能接觸各類文件。上午先做裁軍文件,中午又干安理會關於某維和特派團的決議草案,下午再做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文件。所以適應性要強;ii. 其次,要爭取做「專家」。所有的資深審校都必須至少有一個精通的領域(不論是國際法、裁軍、財務、審計還是人權)及多年翻譯該領域文件的經驗,要能夠處理該領域中最複雜、最敏感、技術性最強的文件,要能夠透過表面文字,吃透原文、把握細微之處,抓住並傳遞正確的信息。審校和資深審校的區別往往就在於對內容的把握程度。近年來招聘的人員中,相當比例的人員專業不是英語,而是法律、財經和國際金融。我們鼓勵所有員工在進入中文處後,要先做「雜家」,再結合自己的興趣、專業和特長,開發自己的專長。

 


根据最具權威的語言數据庫Ethnologue (民族語言)的資料,目前世界共有6809個語種,其中講357種語言的人數,每種不超過50人。由於世界上語種繁多,促成多種語言國傢和區域的互譯制度的建立,使講不同語言的人能聚集一堂,通過傳譯人員進行跨語言障礙的溝通和交流。比如在瑞士、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國會裏,都設有多語翻譯服務。聯合國現有6種官方工作語言,從1950、60年代的5種,70年代期間加上阿拉伯語,成為6種。聯合國的多語同步傳譯係統,自1945年以來,應用已將近60年。在歐盟和翻譯社,多語翻譯制度更加龐大和復雜,因為它所用的官方語言,包括東歐和中歐語言在內,總共有22種。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