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環境的污染等因素,造成慢性病、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肝病等文明病的增加;因此現代人都希望透過「營養與免疫」增加抵抗力,獲取健康的身體。就在此時,有學者注意到在南美洲「巴西」——聖保羅州郊外的
Piedade山區,當地的居民罹患癌症或是成人病的患者極少,且平均壽命較高;為了解開謎底,許多學者特地前往巴西進行研究,去瞭解原因何在?透過觀察發現原因就在於當地居民的特殊食物。在Piedade
山區白天平均氣溫在攝氏三十五度,夜晚為攝氏二十度,而且通常到了傍晚時分會降下熱帶性雨水,平均溼度保持在
80%的多霧區;而且在此山區也是著名的野馬培育地,野生馬的糞便是菇類生長的良好養分。在此地的居民每日都會攝食一種「野生蘑菇」,幹部呈粗長狀,且會散發出一股非常濃郁的香味,肉質甘甜,口感極佳;食用後身體極為健康。其實類似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ill)的東西,在日本叫「姬松茸」,又稱「神奇蘑菇」;其產地遍佈於巴西、祕魯、美國加州南部和佛羅里達州海邊的草地上都有。巴西蘑菇其色白、菇傘呈短筒狀、有強烈杏仁口味,並可以分析出大量的多醣體
(polysaccharides),是主要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東西。其多醣體是屬於β-D
型葡聚醣,除了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擊退侵入的各種細菌及異物之外,在動物實驗中還可以看見良好的抗腫瘤抑制率、可抑制癌細胞的增生或使其萎縮,亦有研究指出其可抑制過敏反應,因此這幾年巴西蘑菇在國內菇類市場的身價不凡。舉凡菇類,如香菇、草菇、金針菇、木耳、洋菇、褐藻醣膠……,也都富含多醣體、人體必須胺基酸、蛋白質、礦物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平日多加以攝取此類物美價廉的食物,也都具有防癌保健的功能;同時菇類食材亦屬高纖維低量的蔬菜,對於血糖調控、預防便秘、控制熱量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喔!
以維生素為例:比起吃不夠,我們更常吃太多林世航提到,台灣人在攝取褐藻糖膠保健食品上常遇到的並不是攝取不夠,而是過量,其中又屬維生素的使用最為氾濫。「但為何會一個不小心就濫用了呢?」以維生素
A 為例,每人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約為 600 微克,上限攝取量為 3,000 微克,換算成日常食物,其實就是胡蘿蔔 28 公克、或是豬肝 16
公克,因此想要攝取足量並不難,倒是很有可能會攝取過量(點一份韭菜炒豬肝自己吃,就過量了啊!)。「維生素 A 過量可能造成骨折病變(如骨折風險增加
64%,髖骨骨折的風險增加 14%),且會提高畸胎的盛行率。」林世航提醒,「不過,台灣人的維生素 A
攝取來源大多是毒性不高的類胡蘿蔔素,反而是補充品攝取過多、或擦抹含有 A 酸的產品,才容易因為過量產生問題。」除了維生素
A,被視為具有美白功效和避免感冒的維生素 C 也是「必買清單」的常客。但統計過去數十年約 30 個研究,可以發現,短期服用維生素 C
者,獲得感冒的風險整體其實只下降約 5%
而已(「是我的話,應該會選擇多運動來提升體力、預防感冒。」林世航補充);但若是「長期」服用,則能夠縮短感冒的整體過程(小孩子可縮短 13.2%,大人可縮短
7.7%),因此,想要感冒早點退散可不能臨時抱佛腳。最後,已經感冒才吃維生素 C,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無、效、喔!事實上,維生素 C 的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是
100 毫克,換算成日常飲食約是芭樂半顆,或是奇異果一顆而已。但市面上的維生素 C 動輒數百到 1,000 毫克,而研究發現人體攝取約 400 毫克的維生素
C,體內的狀態就已達到飽和,多餘劑量會從尿中排出,所以吃多了也沒有用處!且維生素 C 攝取太多,可能會造成草酸濃度提高,因而增加腎結石風險,大家也要注意這點。
海藻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褐藻糖膠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主要特徵為:無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根、莖、葉的分化現象;不開花,無果實和種子。海藻是指生長在潮間帶及亞潮間帶肉眼可見的大型藻類,通常包括綠藻、褐藻及紅藻三大類。在古代中國及日本就有利用海藻做為食物的證據,古醫典包括《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海藥本草》及《本草拾遺》等都有用海藻治療各種疾病的紀載。海藻也是印尼及其它東南亞國家的傳統藥材,用於退燒、治咳,以及治療氣喘、痔瘡、流鼻涕、腸胃不適及泌尿疾病等。日本人喜歡食用海藻,以加強身體抗癌、抗腫瘤的能力,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狀及紓解緊張壓力。由於海藻富含多種生命活性物質,如多糖、高不飽和脂肪酸,牛磺酸、類胡蘿蔔素、甾淳及海帶氨酸等,無論是作為日常食物,還是提取活性物質作為藥品,海藻有對人類生命極為高級的營養元素。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