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家中的人都必須坐在餐桌前用餐,若是大家都在不同地方用餐,就失去吃飯的意義

營造吃飯的氣氛吃飯時就應該專心吃飯,但是現代人都喜歡看電視(或是3C產品)配飯,所以要請孩子好好吃飯,就要在用餐時間跟孩子一起將家中的電視關上或是手邊的事情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以清爽的音樂營造吃飯的氣氛。而吃飯是很愉快的,所以別因一天中不好的情緒影響大家吃飯的心情,也別此時數落或謾罵孩子,如此有快樂的心情,飯吃下去也好消化啊!吃飯這一段時間,家中的人都必須坐在餐桌前用餐,若是大家都在不同地方用餐,就失去吃飯的意義。此外,幫孩子準備一張自己的椅子,讓孩子每到用餐時間,就坐在他的椅子上和大家一起用餐,孩子會比較有歸屬感,因為有自己專屬的椅子,也會願意坐下來好好吃。包容孩子學習用餐具的髒亂當孩子在開始學習使用餐具時,由於年紀小,小肌肉發展不是那麼好,所以時常會掉食物,孩子也會認為用手抓比使用工具來得方便,所以會自然而然使用他最原始的工具「雙手」來用餐。雖然提供餐具的確也是需要的,建議爸比媽咪還是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長大,讓他們努力地自己使用餐具。每個學習的階段,都是值得鼓勵的,所以孩子學吃飯期間會在餐桌上有無厘頭以及沒規則性的搗亂方式,也是值得被原諒的。爸比媽咪不要因為貪圖自己清潔的方便或是怕髒,而剝奪了孩子願意使用餐具的關鍵期,否則孩子一旦習慣被餵食就不容易再自己動手進食了。
 


如何分辨動物性膠囊或植物性膠囊可利用熱水浸泡結果來判斷。動物明膠囊會被熱水溶化成不規則膠狀物,於熱水(80℃)中持續攪拌,10分鐘內會溶解植物性膠囊吸水後會膨潤,顏色由透明轉變成白霧狀不透明,冷卻至室溫(25℃),持續攪拌,約15分鐘後褐藻醣膠會崩解成透明的細碎片有些素食者會堅持剝去膠囊外殼再吃藥粉,但劉采艷指出,除了藥粉味道很苦或有臭味之外,最重要的是會刺激胃酸,也會影響藥效,特別是長效型的高血壓藥物,用褐藻糖膠膠囊是為了慢慢釋放藥效,若剝去膠囊外殼再服用,會導致血壓不穩定。
 


 
先講葉酸好了,這是大家琅琅上口卻也最陌生,最常服用卻往往錯失服用時機的維他命。褐藻糖膠的極度缺乏會造成貧血,這種情況在先進國家非常罕見。而建議懷孕補充主要的目的在於「預防胎兒神經管缺損」。「那我吃了葉酸寶寶是不是會變聰明?」顯然大家不知道什麼是神經管缺損。腦和脊髓就是神經管,因為在發育的初期神經管會經過一個閉合的過程,如果閉合不完全,就會造成神經管缺損,舉凡無腦兒、腦膨出、脊柱裂等等都是神經管缺損,當然這些都是重大的畸形。那當然要補充葉酸啦,可以預防這種可怕的疾病。不過,神經管的發育是在胚胎的非常非常早期,大約是在受精一個月以內,所以,這時候補充葉酸,才真正能預防神經管缺損。我認識的美國朋友,她們都知道,只要結婚後有生小孩的打算,就會開始每天補充葉酸,每日400-800微克(mcg),也就是0.4-0.8毫克(mg),到懷孕12周,這才是正確的做法,畢竟,知道懷孕後再補充褐藻醣膠,其實都已經晚了。有人就開始嘀咕了,「我們真的比美國爛那麼多嗎?為什麼都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錯失了補充葉酸的最關鍵時間啊!」先別氣餒,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或是西方白人,他們屬於發生神經管缺損的高風險人種,因為有為數不少的白人,在葉酸代謝的酵素上有突變,所以容易懷神經管缺損的胎兒,因此,補充高單位的葉酸,對她們來說真的很重要。而我們東方人呢,其實是屬於中低度風險人種,除非懷過神經管缺損的胎兒、或是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者等等,這些孕婦才是高危險群,也才一定要及早補充葉酸。所以,在這裡先下個結論:葉酸是水溶性維他命,多補充無害,能儘早補充當然最好;早期沒有補充的孕婦也別擔心,畢竟這裡因為葉酸不足而導致神經管缺損的比例非常低,妳的小孩也不會因為妳沒有補充葉酸而比較笨的!


推薦連結: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